前海:解码自贸区发展的法治密码

原标题:解码自贸区发展的法治密码

前海法院审理较多的是股票配资、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保理合同、知识产权等新类型案件。记者 鲁力 摄

关键词

法治化营商环境

税收优惠、产业扶持……对一家大型国际企业而言,投资一个区域的要素复杂多样,但在前海,一流的法治环境,是它被众多企业不断青睐的重要原因。

前海管理局此前委托相关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75.29%的企业表示投资前海最看重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法治环境的建设、法律服务的完善,能够为自贸区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从而释放更大的能量与发展红利。

见闻

【时间】 4月20日—24日

【地点】 前海法院、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金融法庭、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深圳国际仲裁院

来来往往的当事人与律师,在前海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忙碌地办理各项事务;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里,一名港籍律师正和当事人通话,确认对方诉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前海自贸区迅速发展,跨境业务、新类型业务不断涌现,产生了大量需要解决的纠纷。

4月27日,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即将迎来挂牌三周年。三年来,前海在裁判上与国际接轨,组建专业化审判机构,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推进自贸区发展建设、服务创新产业发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

这片总面积仅28.2平方公里、几乎是全国面积最小的自贸片区,通过什么措施完善法治建设,打造了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近日,“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深调研小分队,来到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探访。

为创新保驾护航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从2015年前海法院成立,到2018年3月30日,前海法院共受理案件16331件,其中受理涉自贸区与合作区案件11844件,占全部收案数的72.5%。“前海法院审理的股票配资、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保理合同、知识产权等新类型案件较多。”前海法院法官张珂表示。

深圳金融法庭高级法官刘茹也提到,近年来,前海金融纠纷案件持续增多,2017年金融纠纷案件占自贸区案件总量近40%,在各类纠纷中占比第一,涉及资产证券化、股权众筹融资、网络借贷、场外配资等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较多,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前海也较为常见。

张珂认为,自贸区新案件偏多,但新领域司法实践较少,如矛盾纠纷解决不当,会影响相关产业在自贸区的发展。作为民商事案件为主的片区,为满足跨境商事纠纷便捷处理及与国际接轨的需求,除传统的诉讼外,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还着力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化纠纷解决力量和资源便捷、高效地解决问题。

在前海法院的调解室里,两名律师正在用英文与当事人沟通。记者走访发现,法院、仲裁机构、律所等涉及到法律业务的不同主体都参与到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前海法院于2016年成立了诉调对接中心,与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圳市律师协会等20余家域内外调解机构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聘任了148名律师调解员参与调解。截至2018年3月31日,诉调对接中心共成功调解案件1223件,调解成功率39.7%。

另一方面,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前海开展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创新,深圳国际仲裁院自贸区仲裁处处长杨涛表示,通过“调解+仲裁”实现独立调解与独立仲裁相结合是解决跨境商事争议的快捷、有效的途径。

“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解决方式,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杨涛介绍,仲裁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和诉讼相比而言存在几方面优势:一是仲裁裁决在境外执行相比法院审判而言更加方便,不涉及司法管辖权问题;二是诉讼程序上比较繁琐,存在上诉可能性,而仲裁的裁决是终局的,效率更高;三是与公开诉讼相比,仲裁实现保密审理,避免对企业产生外部影响。

法治环境与国际接轨域外法查明用准

一大早,前海法院的立案机器人就忙个不停,不断有当事人投递立案材料。记者了解到,自贸区境外商事主体数量多,带来了跨境业务的增加。前海法院深入推进涉外审判机制改革,可适用域外法审理,增加了外国与港澳台商事主体在前海投资创业的信心。

前海法院集中管辖深圳市辖区应由基层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截至2018年3月,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4136件,其中涉港商事案件3019件,居全国首位,涉外案件审理期限较集中管辖前缩短近50%。

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海法院设立了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基地,建设“港澳台和外国法律资料库”与“案例库”,保障域外法“查得明”“用得准”。截至2018年3月,共有35件案件当事人在合同中选择适用香港法,适用香港法调解成功案件4件,判决11件,有效回应投资者选择适用香港法的司法需求。

不过,不同纠纷解决方式对域外法的适用与衔接难度也不尽相同。张珂介绍,在适用域外法审理的案件中,当事人可委托法律查明专家在庭审中对专业性问题进行说明,解释当地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如何适用。如果法官认为适用不当,也可以委托法院的法律查明专家介入,法官根据查明情况审判。

作为自贸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一环,法律服务业的国际化在自贸区也得到了体现。目前,全国共有10家内地与港澳联营的律师事务所,前海就占了7家,其中全国首家内地与香港联营律师事务所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于2014年11月成立。该所管理合伙人王寿群表示,他们主要承担跨境的法律服务,“像内地涉港债务纠纷等案件,单独委托任何一地律师事务所都很难妥善解决,联营律所拥有内地和香港两地律师资源,可以同步配合、同步行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声音

自贸区企业创新能力强,涉及的知识产权纠纷多、案件新。对企业而言,不能被侵权后才想起维权,这是亡羊补牢的做法。有的案例中,曾在原告核心研发部门担任要职的人员,去另一家企业生产相同产品,但原告管理缺失,拿不出证据维权。初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企业应绷紧核心知识产权保护这根弦,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深圳知识产权法庭高级法官 蒋筱熙

对营商环境而言,争议解决是最后一道屏障,裁判的公正性更受关注。深圳国际仲裁院实行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定机构管理方式,理事会是一个社会化、国际化的理事会,通过法定机构立法的方式,来打消当事人对地方保护、行政干预、内部人控制的顾虑。

——深圳国际仲裁院自贸区仲裁处处长杨涛

联营律所有香港律师执业,通过跨境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签署有香港法律业务的委托合同,执业范围比非联营律所有优势,执业地域更加广泛。联营律所的试点也是自贸区与国际接轨的一项内容,在法律体系不一样的环境中,通过试点探索中国法律服务业如何融入国际市场。

——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王寿群

■记者快评

前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的基本架构成型。作为基层法院的前海法院成立已3年,作为中级法院机构的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金融法庭在前海挂牌成立数月,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大楼也在前海奠基。由此,前海拥有中国新一轮司法改革后增设的四种新型法院,审级齐全,成为法治要素最为齐备的自贸试验区之一。

前海承担着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的重任。市场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又需要市场主体的创造力,而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则需要一个良好的、较为宽松的法治环境。因此,法院对于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于创新中产生的新型法律关系,法院既不因为没有成文法的明确规定而拒绝裁判,也不一概怀疑和否定,而是以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给予新生事物合理的发展空间。对诉讼而言,应创造性地解决改革创新带来的新问题,烫平法律滞后与改革创新之间的褶皱,以司法裁判的形式鼓励和保护各类改革创新活动。

此外,自贸区商事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建设也必不可少,采用仲裁、调解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化纠纷解决力量和资源,便捷高效地解决问题。(记者 陈熊海 尚黎阳)

(责编:吴昊、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