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来,践行焦点解决心理学已有整整十个年头。
处于对武侠文化的偏爱,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常把学习焦点解决模式的路径描述成习武修行的三个阶段,即:练把式、会应用和塑风格。这些年自己基本上也在按照这个架构和路径来要求自己,不断精进。
回想走过的路,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还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第一,探索用本土化语言,力争通俗易懂地表达清楚焦点解决的理念。“焦点解决”对于不熟悉心理咨询/治疗的人来说,一定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但如果我说“焦点解决”其实就是一种“向上向善”的思维方式,它特别符合中医中的“扶正”思想,采用的就是激发正能量,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这样大家就容易理解了许多。
第二,注重焦点解决十三项对话技术的讲解和练习。这些年,不时有人问我,为什么是十三项?其实,这只是一个焦点解决具体实务技术数量的泛称而已。而“十三项”说法的由来主要源于自己编著的《焦点解决模式》一书,因为书中焦点解决技术被自己归纳整理成了十三项。
第三,尝试在把焦点解决应用整合在各行各业及各种领域之中。在自己看来,焦点解决模式不仅仅是一种疗愈性谈话技术,更是一种有别传统问题原因导向的革新性问题解决思维范式!而这一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发展性、能动性与系统性三个方面。基于以上这三点,我们可以很好地用焦点解决思维模式来思考和解决各种领域的各种问题,进而呈现出焦点解决模式的广泛适用价值。
由于焦点解决作为一种激发正能量的思维方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所以,这些年焦点解决确实“火”了起来,不管在心理咨询业内还是在一般大众社会上,当前学习焦点解决的人越来越多,感兴趣愿意了解的人也在不断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学习的过程更像似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我们只知道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把自己放进去。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教学相长,彼此推动。近年来,在实践中,我们还对焦点解决的三阶学习体系进行了修改。首先,在学习进阶的理念上,三阶不再采用“初、中、高”而改用“一、二、三”的表述。几个字的变化是为了更准确地传递给学习者对于学习路径的认识和理解。焦点解决的学习必然是一个“自我知识体系完善的螺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二三代表着筑梦踏实,小步精进。而“三”代表着“三生万物”,寓意着焦点解决的学习是没有终点的,而非产生“高阶”完成从此搞定的僵化认识,而这点对于时下国人追求的“拿证文化”忽略“践行文化”来说,具有特别警醒的意义。
其次,培训方式则注重教授模式和教练模式的有机结合,强调在后现代心理理念下,把握住焦点解决的核心特点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培训。既要注重培训体系内容的逻辑架构,又不能死板固执地唯架构培训。总之,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所有输出焦点解决模式老师们要认真再认真斟酌的,在我以为,学生没有错,是老师需要调整。而这正是考验我们这些焦点老师们“拿捏”功夫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能否体现出注重“德才并重,情理兼修”的大格局,能否做到承上启下因材施教的微把控。
第三,培训内容则体现从宏观甚至中观切入向微观切入的过渡,把握好学习者从理念、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的并行学习。关于这一点,个人认为,遵循“知行合一”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焦点强调正向积极,但在具体实践中何谓正向积极?怎么做是恰如其分的?总之,我们力求培训出“既会说也会做的焦点人”而不是“只会说不会做的焦糖粉”!
我相信学习焦点始终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任何人都需要经常确认自己是否还在路上,即:经常问问自己,我是在用焦点解决来思考问题吗?我做的是否是焦点解决?很多时候,自己也会问自己,怎样就做到够好了?焦点解决如何从传统文化中为自己汲取养分催化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至少此刻,对于自己的这个疑惑,阳明先生给出了一个让我颇受启发的回应,与大家最后分享: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时,又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最后感谢一路上相伴学习的伙伴,非常愿意与更多心理学爱好者继续共勉精进!
编者:从去年开始本版有幸邀请到心理学博士、市第七院党委书记骆宏老师为“焦点解决”写了系列十篇文章。细细品位每个主题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从“做一个有生活智慧的人”到“培养活力思维”,从“心理学视角下的解决问题”到“跳出问题看未来”等等,把焦点解决的一些方法融于接地气的案例中,让读者轻松理解并可以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由此改变慢慢开始……在此,十分感谢骆老师对于焦点解决的倾力传播,也希望喜欢的读者继续学习。焦点解决(SolutionFocus,简称SF),骆老师幽默地把这项的技术称之为“晒福”,那就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各位读者能常常“晒福”哦!
原标题: “知行合一”——焦点解决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