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步入的“无人机”2.0时代

制度作为一种约束力,永远是落后于技术发展的,无人机技术发展太快,以至于政策细则还未出台就已经要到下一个时代。

“无人机”这个名词突然大量在各类媒体上刷屏差不多也就一年的时间,不断有新的技术和层出不穷的公司进入公众视野。为什么“无人机”能发展如此迅猛?是什么推动这些东西在天上蔓延开来呢?事实上这些大规模进军民用市场的“无人机”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多轴飞行器系统,相比传统直升机结构,它们的机械结构非常简单只有几个电机和电子调速器,基于AR M构架加上G PS传感器定位可以轻松飞行。相比传统的固定翼无人机而言,它们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甚至在室内都可以飞行,因此更加容易普及。

实现基础应用的“无人机”1.0时代

实现多轴飞行器的稳定飞行只是“无人机”推向广大航模发烧友的第一步,真正让它们与公众大量接触的,是它们悬挂了可以拍摄稳定画面的摄影云台以及拥有了GPS智能定位功能之后。从传统的舵机云台,到现在的无刷电机增稳云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技术,让以前要花几十万元才能拍到的空中稳定画面现在只需要花几千元买一个迷你飞行器就可以实现。GPS的定位功能则让以前必须具备的复杂遥控操作技能变得简单,一个新手只需要熟读这些“无人机”的操作说明,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让一架小四轴飞行器上天,并且拍得一些空中的稳定画面。因此空中摄影现在已在个人的自拍、婚庆拍摄、新闻、纪录片、广告、电影等领域大量运用,传统的载人航拍业务受到大量冲击,航拍市场从粗放和高价走向更多元化的细分。

而这样的细分会不断模糊又不断清晰。例如从分辨率而言,从前被嗤之以鼻的摄像头的画质现在已被慢慢接受并且“公然”登陆院线电影,例如在《速度与激情7》中就运用了一些G O PR O的画面,在画质与视角之前,人们逐渐开始接受后者。因此画质略差一些的迷你航拍器由于能够在极其狭小的空间内穿梭,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以代替一些挂载大型摄影机(如R ED D R AG O N /AR R I M IN I)的重型航拍器。而这些重型航拍器当然也在卓越的画质表现力方面上一直占据高大上的地位,备受追求画质的摄影师青睐。

现在的“无人机”除了做一些可以代替摇臂和高空载人飞行器的拍摄,还可以真正发挥“无人机”的安全价值。防水的“无人机”可以无限贴近海面或水面飞行,而一些载人飞行器无法靠近的诸如火山口、灾难现场,“无人机”可以没有顾虑地进入,大大降低拍摄对人身造成的危险。

当然空中遥控摄影对于这些“无人机”而言只是它们广泛应用的一部分,在农业植保(喷洒农药)、电力系统(架线巡线)、紧急救援、物流快递、交通监测等行业遍地开花,这也引起了各种资本以及行业巨头不断渗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也因为如此,“无人机”发展越来越快,即将步入它的2.0时代。

基于智能芯片的“无人机”2 .0时代

如果说“无人机”1.0时代像是一个孩子刚会滑冰,2.0时代则是这个孩子可以在冰面上玩点小花样了。2.0时代将从简单的AR M构架转向智能芯片为基础的应用环境,有赖于高通等芯片巨头的介入,飞行器将有更小的核心运算模块,更快的大规模数据运算,连接互联网达成数据共享。这些新的技术铺垫将使无人机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图像识别,自动跟踪自动避障,在大数据共享后也将提供更加便捷透明的无人机监管体系。今年5月初,零度智控通过官方微信宣称拟推“+无人机”计划,其中首次提到无人机的未来或许是会飞的“手机”,零度智控创始人杨建军表示:“手机芯片企业的解决方案中涉及的运算性能、定位精度、响应时间、低功耗、小尺寸、通信传输等,也正是无人机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举其中一个视觉定位的例子,传统稳定云台虽然已经超越了手持稳定器,但基于陀螺仪和磁罗盘传感器的系统毕竟会受到诸如速度计累加和磁罗盘环境干扰,致使云台在很多情况下出现“漂移”现象,而且如果要跟拍某个人物,需要非常熟练的操作才可以让画面锁定他。但如果在2.0时代,云台产生的“漂移”将被图像智能识别消除,而且自动跟踪某个特征物体将成为可能。更加稳定,更加智能将使操作走向更加傻瓜化,也将把消费级无人机产品推向新的高潮。

“无人机”技术与制度的短期尴尬

本文将“无人机”加引号,也是出于对现状的疑问。它们拥有很小的体积,却拥有智能自主飞行的功能。“无人机”这个名词在通航范畴指的是不载人的可以在通航空域飞行的航空器。直到现在,国内的航空协会AO PA提出来的无人机监管标准也将“无人机”的空载重量设定在7KG以上。相比之下,这些超小型的智能飞行器可以叫“无人机”吗?如果它们叫“无人机”,那么是否也应该纳入民航监管体制下呢?如果它们不叫无人机,就是按“遥控玩具”或“遥控模型”论?如果不解决对这些飞行器的定义问题,官方政策的监管将难以施行。

迷你“无人机”被广泛使用,也会被滥用。这些迷你“无人机”在近两年的热潮中确实也闯了不少祸,“闯”白宫,“闯”日本首相官邸,“闯”台北101大楼,在墨西哥贩毒,在叙利亚帮恐怖分子侦察……如果不加以监管,它们对个人隐私和公众安全都会造成威胁。以目前的技术,对这些广泛分布在人群中的“无人机”几乎无力监管。

制度作为一种约束力,永远是落后于技术发展的,这些“无人机”技术发展太快,以至于政策细则还未出台就已经要到下一个时代了。但相信这个领域的制度尴尬也将是短期的,因为2.0时代的“无人机”即将接入互联网,基于这个平台的搭建,无人机飞行可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技术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