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民生指数全称为“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简称“民生指数”,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国内首个环保指数,被誉为中国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晴雨表”。通过实地调查和电话调查两种访问方式,调查公众对食品安全、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绿化、噪音污染、江河湖泊污染、可持续发展、土地污染、地球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臭氧层变薄和生物物种减少等14类问题的感受的一组数据。
定义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指的是中国城乡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直接经验或其它渠道获得的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印象,是对公众对环保的认知程度、参与能力、评价能力的量化反映。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运用国际先进的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组织进行了首次“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大型调查,并借鉴国家环保总局多年来在促进环保公众参与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中国民生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将公众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但难以量化的环境问题,通过国际权威的现代民意测验方法和统计学方法予以量化,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基础性工程,是描绘中国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晴雨表”。
国家环保总局相关专家认为,民生指数显示,公众对加强环保执法,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具有很大的期待。在公众认为改善中国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中,增加法律制裁居第一位,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欠缺,有些内容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不足以形成足够的震慑和处罚作用,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环保部门执法力度还需提高。因此,完善环保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是今后的工作重点。民生指数还显示,20%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境权利,不知道民法中有哪些相关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加强环境普法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公众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实现,是今后环境工作的重点。
关系
“民生指数”显示,受访者学历越低、收入越低,越关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环境问题(如垃圾处理等);受访者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对环境问题关注的层面越广,越有深度。年轻群体因接触的媒体渠道明显广于年老群体,对各方面环境问题广泛关注,对正面环境问题(如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等)的关注和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年老群体。从区域来看,华北地区的受访者对各环境问题的认知、关心、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受访者。
中国公众环保参与程度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目前,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水平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环保行为参与性差。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绝大多数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参与。
其它
“民生指数”显示,八成以上的公众调查前三个月参加过环保活动的次数较少,参与较多的公众仅占6.3%,两者之间差距显着;同时,当公众遇到具体的环保活动时,视当时的情况再决定如何参与的比例最高,达到四成以上,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从众心理表现突出。研究人员认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权利虽然目前在法律上得到了肯定,但在参与的具体条件、方式、程序上还缺少明确细致的法律规定,导致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根本不知道应该用何种方式参与,更不知道使用怎样的方式是最合理最合法的。因此,为公众参与环保制定明晰的程序与权利,是当务之急。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最近公布了“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其中指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环保满意度”三项指标均“不及格”。调查小组负责人昨日下午告诉晨报记者:“三大指数中两项仅刚过40分,一项低于40分的现实,无疑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行为又一次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