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索菲亚的自由战略中心主席伊万-克拉斯捷夫撰文指出,普京不愿对腐败宣战最重要的原因是,任何反腐行动都会激励民众要求改革。它不仅要利用民众的愤怒,还要利用他们的渴望。而克里姆林宫最害怕的,恰恰是改革的呼声。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对威权主义政权来说,打击腐败和与腐败合作,哪个更好?尽管正如中国所发现的那样,反腐运动通常会受到民众的欢迎,但愿意发动军事战争的普京,为何不愿真正对腐败宣战呢?
只有傻子才会说俄罗斯腐败不严重。莫斯科独立机构列瓦达中心(Levada Center)最近进行的民调显示,多数人认为政府官僚机构腐败得无可救药。在俄罗斯的电影和小说里,收受贿赂的官员比比皆是。那么,克里姆林宫为何这么不情愿发起一场清理运动,尤其是考虑到此刻削减腐败所产生的成本可能会弥补石油价格低迷带来的损失?
西方媒体上的常见解释是,普京自己就极其腐败。的确,他处于俄罗斯腐败体系的中心。可能确实如此。但作为一个生活在巴尔干半岛地区(因而对腐败有一定了解)的人,我知道,自己腐败几乎不会成为不向腐败宣战的理由。恰恰相反,它可能会成为一个动力,因为腐败政客最恨的便是其他人的腐败。
普京不愿对腐败宣战的原因更复杂。
一方面,对他来说,相互指控对方腐败是权贵阶层内部斗争的脏弹,会造成大量附带损害。长期以来,研究表明,尽管腐败对社会中最贫穷的群体的伤害是最大的,但关心这个问题的主要是中产阶级,而在当今俄罗斯,中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反腐运动应该打击的那些受贿官员组成的。
另一方面,在政治上,重要的不是实际的腐败程度,而是民众所认为的自己国家的腐败程度。很多时候,这两者并不直接相关。要改变人们对自己国家腐败程度的认知,在国外打一场小规模的胜仗,可能比实际的反腐行动更有效。有关联不等于因果关系,但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认为腐败加剧的俄罗斯人从50%骤降至30%。
有意思的是,在有一点上,腐败本身会让普京感到担忧:它可能会被俄罗斯的外部敌人当做武器,用来攻击他。克里姆林宫担心的不是俄罗斯官员腐败,而是他们容易受西方压力的影响,因为他们窃取的资产和他们的子女一样,都在西方。腐败作为一项规则有助于把权贵团结在一起,但它也可能会让他们成为理想的招募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莫斯科不应对西方清理秘密离岸账户的行动感到不快。)
总之,克里姆林宫的首要任务不是清除腐败的权贵,而是让他们国格化。只要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俄罗斯的权贵便有权腐败。矛盾的是,西方对与俄罗斯总统关系最亲密的商界人物的制裁,帮助洗白了俄罗斯一些腐败名声最为狼藉的寡头,让俄罗斯宣传机构得以把他们说成是无私的祖国捍卫者。
归根结底,普京不愿对腐败宣战最重要的原因是,任何反腐行动都会激励民众要求改革。它不仅要利用民众的愤怒,还要利用他们的渴望。而克里姆林宫最害怕的,恰恰是改革的呼声。俄罗斯的领导人避免承诺明天的生活会更好。他们的承诺是情况不会变得更糟。
这正是俄罗斯政府甘愿承认腐败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最高明的宣传也无法让民众相信事实不是这样。但政府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即腐败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是一种正常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腐败就像伏特加一样:明知道它有害,但没了它,俄罗斯难以想象。
伊万·克拉斯捷夫(Ivan Krastev)是保加利亚索菲亚的自由战略中心(Center for Liberal Strategies)主席,也是维也纳的人类科学学院(Institute for Human Sciences)的永久研究员。(文章来源:纽时中文网)
(责任编辑:孙建楠 HN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