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惩治腐败是民心所向

  治国理政地方谈:惩治腐败是民心所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站在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力推进反腐败工作,打出了一系列反腐“组合拳”。在查处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高级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的同时,又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住了腐败蔓延势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高度凝聚了党心民心。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大勇,义理所发”,意为“做大事需要正确的道义来激发”。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人民群众对腐败更是深恶痛绝。所以,反腐是昭示正义的“大勇”之举。习近平同志指出:查处腐败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对腐败分子实行“零容忍”,查处腐败“上不封顶”。这些话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决惩处腐败分子的“最强音”,展示了中央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巨大政治勇气和魄力。因此,全党同志必须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用贤则理,用愚则乱。” 反腐败工作是一场硬仗,要打好这场硬仗,没有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是不可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这十六个字,就是选拔使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重要标准,更是衡量纪检监察干部“贤愚”的检验标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为了解决“灯下黑”的问题,中央纪委健全完善一系列办案、人事管理等制度。坚持“不护短”,及时对魏健、曹立新、杨森林等纪检系统的“内鬼”进行立案调查。坚决清除了纪检监察系统的“害群之马”,确保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始终成为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

  《盐铁论》中说:“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民心是我们党最大的“靠山”。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向人民群众立下的军令状。军令状不是随口一说,立了就要做到。否则,“群众就会对我们党失望,我们就会失掉民心”。因此,对于反腐我们无需“闪烁其词、讳莫如深”,就是要坚持除恶务尽,坚决防止各种腐败之风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张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