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在发力,转变正当时

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受贿案3月30日一审宣判。冀文林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至此,据公开报道统计,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官员中,已有23人获刑。(3月31日 人民网)

从起初的震惊到现在的习以为常,从这些落马官员身上我们能够看出腐败的涉及面之广,更能看到国家反腐的决心和取得的成效。但是腐败的“毒瘤”已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想要“彻底拔除”并非一日之功。“腐败亚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的今天,在一些地方,“苍蝇式腐败”并不像“老虎式腐败”那么容易被发现,所以,“打苍蝇”更加需要细致、深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并且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反腐败,态度为先。正如我们看到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推进,反腐工作一直呈现一种高压态势,习近平主席明确表态:“腐败分子不管党内或政府内职务有多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多个省部级官员落马并被判刑,多个腐败案件的持续曝光,“三严三实”“反四风”的倡导,《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出台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反腐的勇气和决心。正如有些国内外媒体评论的那样,这种举措是前所未有的,是动真格的。

反腐败,方法为主。打击腐败是一个持续而深入的工作,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由于我国的国情比较复杂,因此任何工作都得讲究循序渐进,方法得宜,如若急功近利,想要“一口吃一个大胖子”显然会得不偿失。但是如果对腐败行为的处理速度过慢,打击力度过轻,显然又会给一些腐败分子存有侥幸心理,同时也会让民众失去信心。所以,如何能在反腐过程中很好的把握进度,找准方法,不仅事关反腐成效也关乎着国家以及社会的稳定。

反腐败,曝光为辅。正所谓“正义不仅要体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2015年,广东全省查处违规收送“红包”礼金558人,有5820名党员干部主动拒收或上缴“红包”礼金9058.3万元。广东省纪委强调,今后对收送“红包”行为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在我看来,查处是一种“硬手段”,而曝光则是“软手段”。建立公开曝光常态化制度,能够警示告戒那些心存侥幸想“伸手”的人,远离腐败这跟“红线”。

反腐败,监督为重。各级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以有力的举措担当起了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如中纪委网站正式开通、公开受理信访举报流程和点名通报违纪违规干部等一系列主动公开之举,不仅提高了自身的透明化程度,也昭示着中纪委反腐败工作从幕后走向了前台,“开门反腐”的态势更是愈加明显。“只有群众的监督,我们的工作才能干得更好。”群众在反腐中的作用很大,作为政府的相关机关更要鼓励群众去参与到此次反腐的事业中来,不但鼓励群众广泛参与,也注重从群众中选出监督队伍。从而真正让权力在群众监督的阳光下运行。

总之,只有不断完善反腐的运行机制,让权力真正为群众服务,让百姓和官员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中国的反腐之路定会越走越好。(黎谨恩)

 

编辑:赵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