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中共领导层反腐压力大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大公网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中国官员和干部的腐败问题长期困扰北京当局,甚至已经被视为是变成了“越反越腐”的顽疾,非但民众深恶痛绝,更威胁了中共的统治根基。腐败现象非中国所独有,学术界也公认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制度面多管齐下来治理。

  中共至今的反腐努力不可谓不大,但始终难以遏制腐败风气,除了手段不全面之外——运动式反腐就不断被舆论诟病——腐败现象背后盘根错节且日益壮大的利益格局,尤其考验决策者反腐的权力智慧乃至政治决心。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表后,各界舆论的反应从原先的失望转为乐观积极。《决定》所展现的改革气象,除了对反腐工作提出权力制约、制度保障、改进作风常态化等观念,至今厉行的“打老虎”成绩,以及其他制度面的配套——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和经济上的市场化(降低权力寻租的空间)——均展现了当局欲根治腐败的意志力。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其中不乏其不得不然的深层因素。

  中共十八大之后出掌中央纪律委员会的王岐山,在反腐策略上改被动的“预防”为主动的“严办”,一年来“打老虎”已经让11名省部级高官落马,后续的反腐声势仍然强劲。王岐山近日重申,“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按照《决定》来落实中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以及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巡视制度的全覆盖。中纪委严禁公款吃喝浪费,已经打击了依赖公务消费的高档礼品业及酒店业。

  北京当局反腐的认真态度,也可以从其他制度面配套看出端倪。《决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固然有经济上的积极意义,其政治上阻断权力寻租空间的效果,恐怕也不容小觑。能看出决策层反腐意志力的关键,还在于全会通过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关于国安会的细节,至今依然扑朔迷离,但是观察家大致同意,其作用将会是大幅度提高中共中央甚至是总书记习近平个人的权力。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从当前中国既得利益涵盖党政军商的严峻现实观察,要真正碰触其利益且改变权钱交易的风气,没有削铁如泥的宝剑和锄奸杀寇的勇气,非但无法肃清贪腐,反而很可能被强大的既得利益反扑而危及自身。国安会权责由于包含应对国家内外的综合威胁,必然是一个要涵盖军队、公安、政法、外交、情报、财经等重要领域的实际权力机构,所能动员的政治资源庞大。主事者有了这把利器,应足以同庞大的既得利益相抗衡。

  此前有报道称,国安委可能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负责筹建。这意味着国安委一开始或许更偏重对内的威胁,包括新疆、西藏的分离主义挑战,以及日益频繁的各类官民矛盾所激发的民众群体性抗争事件。作为民怨最大的官员贪腐现象,吏治败坏其实是社会不稳定的一大肇因。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毋宁是中共从根源上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之一。经历了社会高期许的落空,这届领导层反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政治压力已经大为增加。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还在于,中国崛起正为它带来了更多的外部安全压力,稍有处理不慎,中共就得面对激烈的民族主义的强力反弹,还在发展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争议便是最显著的例子。加速加大反腐力度,不但可以于“攘外”之际先取得“安内”的效果,同时更可以巩固中共执政的正当性,扩大民众对于外交失利的容忍空间。官员最抗拒、政治敏感度最高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在2009年于偏远的新疆昙花一现后,近日又被提上了议程。这一方面反映了这次反腐的严肃性,同时也暗示了中共在这方面的急迫感。

专题报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反腐再加速

相关报道

媒体称王岐山获习近平强力支持 反腐可能有大作为

央企高管戴春宁落马 首轮巡视成果进入“集中发布期”

港媒:中共反腐风暴加速 17小时内3高官闪电落马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许杰涉嫌严重违纪被免职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被查 曾是政治新星书法名家

湖北副省长郭有明被查 或涉三峡全通工程

湖北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涉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