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反腐惊人消息是什么?请看以下文章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
篇一:2016中国反腐惊人消息中纪委反腐放惊人信号:2016年一定拿下"上海帮”
据消息人士透露称,王岐山在中共纪检委干部会议上说,2016年重点就是上海。
时政评论分析称,如果消息属实,这是非常惊人的信号。他说:“从周永康落马被查开始,习近平和王岐山就一直不断在各种场合高调抨击山头、帮派。而党媒此前公开点名的几大帮,包括石油帮、秘书帮和西山会等,每个帮派都有一只大老虎做帮主。”
1月8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表“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已分崩离析”的文章称,反腐斗争面临着种种压力、风险和挑战,不可避免要面对固化的利益藩篱和各种盘根错节的难题。
对此,习近平表示:“不是没有掂量过”。而掂量的结果是,“十八大”以来,“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已分崩离析,2015年10月,中共河北省委前书记周本顺、中共安监总局原局长杨栋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前副主席潘逸阳、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委前书记余远辉“四虎”被“双开”。
分析认为,王岐山说要拿下上海帮,透出两层信息:“在上海现任官员中,还会有重量级官员落马,而且很可能出现上海官员的密集落马。”有海外舆论称,多方面的情况显示,自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习近平、王岐山就持续在为围剿上海的“大老虎”布局铺垫。
中纪委换上四大干将 王岐山反腐备战京沪津渝疆
据“长安街知事”5月4日撰文披露,当日新刊出的《党风廉政建设》目录透露,海关总署人教司长刘学新已出任第九室主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辐宽出任第十室主任。至此,自2014年中纪委内设机构调整以来,12个纪检监察室陆续更换主将。
文章称,一个月来已有四个“新面孔”出现在中纪委纪律审查的主力阵容中,除了上述两人,还有六室主任穆红玉和十一室主任王兴宁也是近期以新身份亮相。之前穆红玉曾任最高检控告检察厅厅长,王兴宁是深圳市纪委书记。
穆红玉履新前,第六室主任由李欣然担任。去年12月7日陆媒报导证实,黄文胜去年10月“空降”至贵州省纪委工作后,其原先担任的第七室主任职务已由原第六室主任李欣然接任。另外,2015年9月《中国石油报》的相关报道显示,原审计署人事教育司司长王鸿津已调任第五室主任。
中纪委换上四大干将 王岐山反腐备战京沪津渝疆
至此,去年9月以来中纪委12名监察室主任中已经更换了6名,变动人数占总数的一半。其中,穆红玉所在的六室联系北京、天津等,刘学新所在的九室联系陕西、新疆等,陈辐宽所在的十室联系内蒙古、吉林等,王兴宁所在的十一室联系重庆、四川等。李欣然的七室联系上海市、浙江省等。
京渝粤疆试点规范官员家属经商
4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广东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等方案。会议决定在上海先行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北京、广东、重庆、新疆开展试点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
中纪委换上四大干将 王岐山反腐备战京沪津渝疆
先后试点的五大省市中,北京、上海、重庆都是直辖市,分别由政治局委员郭金龙、韩正,孙政才主政;广东与新疆是仅有的分别由政治局委员胡春华、张春贤主政的省区。
此前4月12日,由王岐山主掌的中纪委的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文说,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中共官员“廉洁齐家”。
京沪津疆官场地震不断
近期北京官场接连地震。2015年以来北京市先后有4名市委常委履新,北京的多次人事调整共涉及近300名局厅级官员。去年11月11日,北京市委副书记吕锡文被调查,成为北京落马的“首虎”。
吕锡文长期负责北京组织工作,外界认为她的落网会牵出一大批官员。
今年3月,上海仲裁委员会前副主任汪康武等四名官员和高管被查;进入4月,中晋实际控制人徐勤及20余名高管被抓;交行企业文化部前总经理胡晏斌被查等。去年11月10日,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落马。
4月19日,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武红军被调查。2月,包括5名省部级官员在内的74名官员因“8.12”天津港爆炸事故被处分。1月,天津市津南区区委书记吕福春落马。去年8月,国家安监局局长、曾长期在天津任副市长等职的杨栋梁落马。
4月11日,新疆塔城地委委员徐本来落马。自去年3月新疆“首虎”栗智(副省级)落马后,新疆区政府秘书长阿力木江.买买提明,新疆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谢晖等多名官员接连被调查。
中纪委警告“老子天下第一” 反腐将出大动作
中纪委网站近期连续刊发习近平关于反腐工作的严厉讲话,1月9日头条刊发《习近平:有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10日刊发要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绝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价》、11日更是刊发文章直指《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老子天下第一》。有评论称,中纪委近日不断发表文章预示着反腐将有重大动作发生,很可能有“大老虎”会被抛出。
中纪委网站刊发的上述文章皆是摘自2016年1月1日出版的习近平新书,其中部分内容乃首次被公开。书中首次披露习近平去年1月13日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讲话称,从大量案件看,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大多发生在担任一把手期间。有的践踏民主集中制,搞家长制、一言堂,居高临下、当“太上皇”,手伸得老长,个人说了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处心积虑树立所谓“绝对权威”,大有独霸一方之势。
还有诸如“腐败问题是腐败问题,政治问题是政治问题,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官员在政治上出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追究其政治责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绝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价,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
再如有些人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等,“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等。
下面我们逐一盘点中纪委网站在2016年新年过后发表的重磅檄文。
1月9日,中纪委网站头条刊发题为《习近平:有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文章强调,保持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是政治要求,而且是政治纪律”;随后点出当今存在“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搞利益集团”等现象。
文章引用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有些人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等,“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
1月10日,中纪委官网再次刊发题为《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绝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价》重磅级文章,也被新华网等媒体纷纷转载。文章也是摘选于习近平的新书。
文章开篇说,“腐败问题是腐败问题,政治问题是政治问题,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官员在政治上出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追究其政治责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绝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价,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
1月11日,中纪委网站要闻刊发题为《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老子天下第一》的文章,引发新浪、网易等广大媒体高调转载。文章也是摘选自日前由中纪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发行的习近平新书。
文章表示,党内绝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文章引用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老子天下第一,把党派他去主政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用干部、作决策不按规定向中央报告,搞小山头、小团伙、小圈子。
另外,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曾说道,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铁,终扛不住法律的熔炉。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中纪委文章中“践踏民主集中制”、“太上皇”、“绝对权威”、“任人唯亲”、“丹书铁券”、“铁帽子王”等,听在耳中,指向性不可谓不强也。
新年伊始,难道说2016年开篇要从“啃硬骨头”开始?“打虎”又将重新成为新一年的核心主题?
各位网友,您觉得中纪委重提习近平上述系列话语,究竟是对某些“漏网”的“大老虎”“小苍蝇”们的震慑与点醒,还是真正磨刀霍霍的准备算总账?
篇二:2016中国反腐惊人消息中央反腐的巨虎是谁,2016年中央反腐最新惊人消息
中国反腐最大贪官,中央反腐逼贪官卖房
铁道部“裸官”副总工张曙光
“中国高铁总设计师”张曙光发妻在美国洛杉矶有3处豪宅,在美国和瑞士有28亿美元存款。其中位于沃尔纳特市(Walnut)皮埃尔路688号的这套房子,价值人民币700多万元。这套别墅占地近3万平方英尺(约合2793平方米),住房面积为4100平方英尺(约合381平方米),拥有五间卧室。
贪官外逃的“乐土”:海外惊现中国贪官一条街
近年来,贪官出逃的事件不绝于耳,但始终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公之于众,于是在公众眼中似乎成了一个谜。“‘出得去、转得了、呆得住’使贪官外逃现象愈演愈烈,这暴露出官员出境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遏制贪官出境。”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永红认为,携手各国阻击腐败,封堵切断贪官外逃之路,将是打击腐败现象的重要路径。
出逃官员名单上,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原行长余振东、河南烟草专卖局原局长蒋基芳、厦门远华走私案的赖昌星、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等,不分地域,不分行业,东窗事发,走为上计。
据《法制周报》报道,中国官员因经济犯罪外逃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分析诸多出逃事件不难看出:聚敛财产海外安家资产转移择机出逃滞留不归,是贪官外逃的一般步骤。
从外逃人员的级别构成看,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厅处级干部逐渐增多。如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正部级官员高严,海南省财税厅原厅长刘桂苏等。从外逃人员的职业分布来看,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所占比重较大。从外逃资金的数额来看,目前外逃个案中涉嫌资金的数额已从过去的人民币几万元、几十万元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
据反腐专家介绍,目前案值大、官位高的贪官外逃的“乐土”往往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在这些国家甚至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贪官一条街”、“腐败子女村”。
在 “中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上,报告总计列举了8种办法:现金走私、替代性汇款体系、经常项目下交易、境外投资、信用卡工具、借道离岸金融中心,海外直接收受、借道境外特定关系人。
多数腐败分子在出逃前会先将其家属或情人移居境外,并购置如不动产、汽车等海外资产。为了融入当地社会,腐败分子往往令其家属,尤其是子女在当地留学(微博)或求职,或在当地为其家属开立公司。一些腐败分子在出逃前利用国有机构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本人以办理业务的名义,利用其合法身份频繁出境,长期游移于境内外之间,一旦感觉执法部门将对其采取行动,便选择不再回国,直接外逃。
在精心策划好上述系列出逃准备后,腐败分子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以某种借口原因不明地突然离职,开始外逃。比如河南烟草专卖局原局长蒋基芳在群众举报了其经济问题,引起纪检部门的注意后,突然中断正在参加的干部培训,从上海秘密离境。
著名观察人士信海光剖析,贪官外逃是反腐败制度漏洞的集中体现,使反腐现状遭遇七重尴尬:贪腐这么多年 而能不被发现,这是第一重尴尬;贪官要准备外逃,一般都要先送妻子儿女出国,自己当裸官,当裸官却没有暴露,这是第二重尴尬;在对资金流出控制严密的中国,贪官居然能够成功转移资产出国,是第三重尴尬;很多贪官为了今后外逃方便,都有多本护照,多重身份而不被发现是第四重尴尬;由于引渡困难,贪官一旦逃到国外,被抓回来接受惩罚的概率极小,这是第五重尴尬;即便把人抓回来了,财产却追不回来,这是第六重尴尬;贪官成功外逃后,既对国内潜伏的贪官起到示范效应,还保全了一些涉案却未落网的同案贪官,这是第七重尴尬。 中央反腐逼贪官卖房
据报道,由于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二手房其中许多房产所有人为政府官员,广东和江苏等地的房产中介正疯狂地开展促销活动。
随着中国政府主导的反腐行动即将来临,一些拥有多处房产的官员紧张不安,正匆忙通过中间人等私人渠道抛售资产或地产。
房产中介称,最近接到大量诸如8套市场难寻的公寓,户主一次性放盘,政府优质资源之类的短信。奇怪的是,这些政府的人急着打电话来,要求紧急找中介把他们手里的房子卖出去,江苏省某理财顾问公司物业部经理杨智(化名)表示。
媒体报道称,这只是冰山一角,暗示一些焦虑不安的官员未来有可能抛售更多的房产。这种大规模抛售现象引发人们担心,过度供给将导致二手房市场房价下跌。但业内人士表示,与近期的金融措施相比,其实政府的反腐政策更有助于清除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市场将回归正常,因为官员不再私自囤积更多房产,市场能更准确地反映供需趋势。
所有这些现象正值中央纪委推出反腐新举措之际,这些措施包括改革和推动对各级官员实行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法律等。
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已经提议,为解决公务员从灰色收入中捞取巨大好处的问题,应该彻底取消其财产隐私权。由于体制内存在监管不严、寻租现象和价格扭曲等各种漏洞,往往无法发现中国富人和政府官员的灰色收入。例如,一些官员为躲避财产申报制度,可以将其持有的房产转到亲戚或朋友名下。
众所周知,许多政府官员拥有秘密金融投资资产,但那些持有数十套未申报房产的官员已被网民戏称为房叔或房婶。自今年10月广东番禺区房叔被处理以来,又有多名房叔、房婶相继被指涉嫌贪腐。
相关文章:
1.2016中国反腐惊人消息
2.反腐最新消息
3.中国反腐最新消息
4.最新2016年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5.中国反腐
6.2016年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7.中国反腐最大贪官
8.最新2016年反腐倡廉心得体会范文
9.2016上半年反腐倡廉工作情况
10.2016年党员反腐倡廉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