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佑曾被周恩来
聘为辩护律师
刘学恂的几个孩子个个都很有出息。如刘崇佑(1877—1942),字崧生,举人出生,他是刘学恂的大儿子,曾任福建省咨议局副议长。夫人廖孟同,是廖鸿荃的曾孙女。崇佑有6个儿子,分别叫准业、浚业、汀业、滋业、浩业(出继刘崇伦)、沁业,崇佑的大儿媳妇邹恩俊是邹韬奋的亲妹。崇佑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在福州时,曾与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共同创办了私立政法专门学校,就是今天福建师大的前身。
刘崇佑是一个极具爱国情怀和正义感的大律师。他受理过两桩轰动海内外的案件,一桩是天津的“一·二九”惨案,当事人是周恩来等四人。1919年12月10日,以周恩来组织的天津“学联”号召抵制日货,并于20日在南开操场举行10万人集会,会上,当场焚烧日货。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郭隆真等四位学生代表赴直隶省公署请愿时,被当局逮捕。7月6日,当局对周恩来等几人提起公诉,公诉前,周恩来以四位学生代表的名义写信(此信现存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给刘崇佑,延请刘崇佑为他们的辩护律师。在刘崇佑律师的据理力争下,当局释放了周恩来等几位学生。释放当天,天津各界100多人隆重欢迎周恩来出狱,为了感激刘崇佑律师,天津“学联”特地送给刘崇佑一个景泰蓝大花瓶,该花瓶现保存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周恩来出狱后,被推荐赴法国勤工俭学,刘崇佑还资助周恩来赴欧路费500元。
另一桩大案是发生在1936年轰动全国的“七君子”案。为了救出“七君子”,刘崇佑受救国会和“七君子”家属的聘请,毅然担任“七君子”案的辩护律师。开庭当天,刘崇佑律师银须飘拂,慷慨激昂地说:“国家到了今天的地步,做中国人,有哪一个不要救国?救国是一种义务,也是神圣的权利。谁敢侵犯这种权利……”最后,国民党当局迫于刘崇佑律师的压力,于1937年7月31日释放了“七君子”。
1942年9月,民国著名大律师、中华民国宪法制定者之一的刘崇佑先生,在上海病逝,终年65岁,周恩来非常悲痛和惋惜。1957年11月,周总理亲自到上海看望年迈的刘崇佑夫人,还送了200斤糯米。刘崇佑是从福州宫巷走出去的一位刘氏大家,虽然他没能回到宫巷,“但他以自己的所作所为为刘家增添了一份光彩。”
刘崇伟儿子将自己企业“公私合营”
刘崇伟(1878—1958),是刘学恂的二儿子,字健菴,实业家,留学日本,在福建银号(即福建银行)任经理之职,夫人林洛仙是林聪彝的孙女。林聪彝(1824-1878)是林则徐的次子,他的故居在宫巷24号,与刘齐衔比邻。
崇伟有三个儿子,分别为永业、洪业、涛业。崇伟与兄弟们先后创办过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福电铁工厂、精米厂、炼糖厂等十几家企业,他们是福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先驱者。解放后,刘崇伟的三个儿子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率先将自己仅有的5家企业“公私合营”,在企业界影响甚广。
刘崇杰赴“巴黎和会”谈判
刘学恂的三儿子刘崇杰(1880—1956),字子楷,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精通政治经济学,知识广博,他和刘崇佑以及他们的叔叔刘学怡的儿子刘崇鋐、刘崇乐,在福建省外被人称为“刘氏四杰”。
刘崇杰先后担任过商务印书馆编辑、福建法政学堂监督及教务长、清廷学部福建督学、日本使馆一等参赞、一等秘书、特命全权公使等。民国8年(1919年),被任命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同时前往巴黎的还有梁启超、蒋百里等名人;民国22年(1933年),任驻德意志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第二年任德意志公使;民国24年(1935年),他调任驻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他是中国早期著名外交官。刘崇杰有一子二女,孙女刘广宁,是著名演员与配音者,她曾为日本影片《望乡》、印度影片《大篷车》等录制过配音。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