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重复举报比单次举报更有效?
【案例回放】
我每天写N封举报信,为什么**党委书记**还处于“漏网”状态?问题出在哪里,能加快解决速度吗?今天,我把举报信再给你们发三遍……
一些举报人认为,只发一件举报,不足以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得多发几次才行。对此大可不必担心,对收到的每一件举报,工作人员都会认真查看,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区别受理和不予受理,并分类进行处置,绝不会“埋没”了应当受理的举报。属于受理范围、有理有据、线索清晰的举报,只要一封就足够了。
一些举报人很心急,对受理的举报,认为要多发几次,才能达到催办的效果,否则办理结果就可能“千呼万唤始出来”。这种担心也没有必要。对受理的每一封举报件,工作人员都会认真办理,争取早查结、早回复,绝不会故意压件拖件。当然,问题线索的核查处置也和其他工作一样,要讲规定、讲程序,有时对相关事实的调查还要讲究方法,一步步来。所以,从举报受理到核查处理完毕,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举报人的理解。纪检监察机关也在不断地优化工作机制,提高举报件办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还有一些举报人认为:“举报件不予受理,就重复举报到受理为止。”于是,举报信发了很多封,却没有提出有价值、能受理的线索,结果也可想而知。在这里给大家伙儿提个建议,与其“锲而不舍”,不如“对症下药”。每一封举报件不予受理,都有它的原因,可以从具体情况着手。对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业务范围的问题,还是应该按照法律法规,向有权管辖的职能部门反映,请他们了解情况;对属于纪检监察机关业务范围的问题,想办法补充更加具体有效的线索。
6、“你好!对不起!谢谢!再见!”
【案例回放】
“亲,在线不?”
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想要试探举报渠道是否畅通,不少朋友常常在网络举报系统提交一些与举报无关的留言、图片和视频。要么是摆个pose,要么是简单写几句问候式的话。这种情形在某种举报渠道刚刚开通时尤其普遍。
这里也给大家伙儿呼吁一下,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的渠道完全是畅通的,您大可放心使用,不必反复试探啦。如果您想进行的互动交流,欢迎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留言板”留言讨论。
结语:随手拍、随时报,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受理工作,积极畅通渠道,拓宽线索来源。来自党内外、人民群众的举报数量持续攀升。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95万件(次);2014年,共接受信访举报272万件(次);2015年,共接受信访举报281.3万件(次)。
现在党员干部不敢到高档酒店公款大吃大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群众的监督。群众发现了,手机一拍、微信一发,上网就能找出这人是谁。相对于以往搞不正之风,还嘚瑟到群众的眼皮底下,现在“不敢”就是根本性的改变。
“五·一”、端午假期即将来临,“四风”容易集中发生。如果大家发现身边的“四风”问题,可以随手拍、随时报。欢迎大家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四风”举报直通车、手机客户端“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微信公众号“四风”举报入口等方式,反映身边的“四风”问题,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哪些举报,提倡哪类举报,“须知”都写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