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副“武装”的“林业医生”
出发前,杀虫工作人员检查准备用具。
5月10日下午,一场紧张又秩序井然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应急演练在乌当区盘龙山公园内举行,30名除治队队员在现场模拟消灭了800公顷受松毒蛾、银杏大蚕蛾危害的林木。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无烟的森林火灾”,作为林业资源保护当中的“医生”, 我市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部门自始至终都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保护森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一直以来都是贵阳森林资源保护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什么是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工作?这些东西是不是太遥远了?由于这些工作平常都不常见诸报端,广大市民对此非常陌生。现在病虫害检疫防治是怎么做的?贵阳取得了什么成绩?记者带你去看看。
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三步
当前,我市有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11个,其中市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站1个,区(市、县)设有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10个,有国家级中心测报点4个,省级测报点6个,市县两级森检机构有办公室、检疫检验室、标本室,配备了测报、检疫检验设备、检疫执法工作车辆。这些,覆盖了贵阳市的全部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
“总体而言,森林病虫害防治包括生物防治、预防预警、应急处置等三部分。”贵阳市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站站长张金海说。
在生物防治上而言,监测预警、检疫防灾、防治减灾、防控体系、科技支撑、宣传培训是贵阳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监测预警而言,贵阳的监测预警包括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专业和群众相结合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常年监测和固定样地调查,定期开展林业有害生物专项调查,积极推行疫情有奖举报制度。”张金海说。
此外,贵阳市还初步建立了林业植物检疫执法的林业部门内联合执法、部门间执法和跨区域联合执法三联动机制。
贵阳充分应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信息系统”,对测报、检疫、防治工作进行“大数据”管理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和技术水平。
在预防预警方面,贵阳按照林业有害生物的灾害性质、灾害面积和灾害程度,将林业有害生物的灾害分成四级,分别是Ⅰ级(特别严重),发布红色预警信号;Ⅱ级(严重),发布橙色预警信号;Ⅲ级(较重),发布黄色预警信号和Ⅳ级(一般),发布蓝色预警信号。
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包括,林业有害生物种类、预警级别、预警区域、预警期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及发展态势,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以这次应急演练为例,我们现场就模拟演练了一场800公顷受松毒蛾、银杏大蚕蛾危害的林木,这个程度属于Ⅳ级(一般)的情况,我们发布了蓝色预警。”张金海说。
千名“林业医生”看护贵阳的林业
一身银白色防护服、一副眼镜、一双手套、一把电锯、一只电动喷药器,以及背着的生物药剂,由4至6个人一组,这就是当前“林业医生”上山除病虫害时的全副武装。
据张金海介绍,目前,贵阳市现有专职检疫员48人,兼职检疫员29人,兼职测报员130人以及承担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任务的800余人,天然林保护林人员的森检队伍超过千人。
入行工作近5年的贵州特派克生物防治有限公司的职员邹友清就是其中一名专业的林业检疫员。而贵州特派克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则是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的其中一家企业。
据了解,当前,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承担着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的大部分工作。这种做法通过市场运作机制,完成一定经济行为的责任转移,由服务组织与林业部门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关系实现防治责任的转移,这种模式,政府付费,企业通过向政府提供优质的有害生物防治服务,获得合理的利润,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市场化运作的目标。
“一旦发现森林病虫害疫情,我们一般是几十号人同时上山,4至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带着干粮去,搭着帐篷睡,一去可能就是几天。”邹友清说。
林业检疫员的工作并不好做,在应急演练现场,邹友清背着的大药箱就接近10公斤,当灾情发生时,要背着这个爬山上岭。邹友清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开展着工作,保障着贵阳的林业资源安全。
贵阳市发生的林业生物灾害主要的有红火蚁、松材线虫等,而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开展防治,主要采用安全、有效、环保的白僵菌、APF-Ⅰ引诱剂以及人工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措施进行防治;贵阳市采用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药剂、手段对人畜无害,是安全的。
近年来,随着贵阳市森林资源总量的不断扩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随之加重,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1万亩,总体态势是,常发性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较为平稳,危险性有害生物种类增多,造成损失较为严重,外来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不断,对森林资源安全威胁加剧。
本报记者 刘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