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在京揭晓。
“汉语盘点2016”评选出“洪荒之力”、“定个小目标”、“厉害了我的哥”等十个词作为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年逾八十的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也前往现场。在现场,他直言对“小鲜肉”、“颜值”等当下流行语的不满。
“政事儿”(ID:gcxxjgzh)注意到,作为作家,王蒙的作品伴随着一代人成长,其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成为那个年代的特殊记忆;作为官员,他被习仲勋说服担任文化部部长三年;退休后,他依然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本色,对热点文化现象保持着批判精神。
“我特别反感‘小鲜肉"
20日,在“汉语盘点2016”活动最后的深度访谈环节,主持人敬一丹邀请王蒙,与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谈。
“政事儿”(ID:gcxxjgzh)注意到,王蒙虽已年过八旬,但精神矍铄,与专家侃侃而谈了20分钟。在活动现场,“洪荒之力”等词汇被评选为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王蒙对这些网络流行语评价说,“像大家说的‘给力’、‘洪荒之力’这些词我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我觉得它们很有幽默感。还有‘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是不是有坏小子在这个词里埋伏了坏意我不知道,但是这使我回想起童年时代吃饭的记忆,感觉非常美好。”
随后王蒙直言对一些流行语的不满:“可能和我的年龄有关,但是我特别反感‘小鲜肉’。哪怕直接说出人性的欲望,也比这个词好听。”
"颜值’是仅次于小鲜肉的我最痛恨的字之一,什么影帝、影后我也很讨厌这样的词。”
王蒙表示,大陆现在吸收了很多港台的词汇都很不错,“你管计算机叫电脑,我没有任何意见,管出租车叫计程车,我觉得非常好,可是有些词我烦得不得了。”
他举例说,前些年他在媒体发文章批评“影帝”、“影后”等词滥用,后来广电总局也发文禁止使用这些词汇,“我相信不是由于我的文章起的作用,只能说明和我有同感的人还不少而已。”
王蒙表示,现在出现各种新词是好事,但希望人们能够学会正确使用自己的语言。
被习仲勋说服担任文化部部长
王蒙出生于1934年。1953年,19岁的他创作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并因此得名。三年后,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批评了当时干部也有阴暗面,王蒙被划为“右派”,直至1979年平反。
1982年,王蒙当选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王蒙被增补为中央委员,1987年当选十三届中央委员。
1985年1月,王蒙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之后,王蒙经历了一段“意外”的部长之旅。
“政事儿”(ID:gcxxjgzh)注意到,担任文化部部长,是习仲勋说服其担任的。
1986年春天,中组部找王蒙谈话,中央拟任命其为文化部部长。
据王蒙自传《一辈子的活法——王蒙的人生历练》记述,王蒙听到消息后大惊,并急忙活动起来辞谢该职务。“我找了胡乔木、胡启立,我通过张光年给乔石带了话,请不要考虑我。”
最后,习仲勋找到了王蒙。当时,习仲勋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干部工作,找干部谈话,是其经常性工作之一。
2013年习仲勋诞辰100周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摄制了六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王蒙接受采访,透露了习仲勋说服他任文化部长的细节。1986年初,习仲勋代表中央找王蒙谈话,希望能够接受中央的任命,担任文化部长。
王蒙说,“我当时正处于写作的盛期,我希望我还是以写作为主。但是习仲勋谈的很坚决,我认为他的态度也非常的开明。习仲勋表示,你愿意写作是一个好事情,我们并不要求你担任了领导职务就不写作了。另外通过你的新的工作的岗位,你也可以为写作找到更多的资源。”
最后谈话的结果是,王蒙只干三年,三年中请中央物色更合适的人选。1989年,王蒙卸任文化部部长。
退休后依然保持批判精神
“政事儿”(ID:gcxxjgzh)注意到,退休后的王蒙,依然很忙。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讲话,王蒙受邀参加。2015年1月27日,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王蒙与姚明、陈道明等受邀参加。
据当晚《新闻联播》电视画面显示,王蒙坐在姚明旁边。会上,王蒙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完善文化评价和激励机制。李克强边听边记笔记。
“政事儿”(ID:gcxxjgzh)注意到,像此次对“小鲜肉”等网络流行语的批判一样,退休后的王蒙一直对当下文化热点持批判态度,曾对赵本山热、莫言获诺奖等争议现象发表意见。
2009年央视春晚过后,王蒙在《读书》杂志发表《赵本山的文化革命》一文,对当时流行的“赵本山热”提出批评。
他认为,“仅仅靠赵本山等可爱的文化土明星,恐怕不足以向历史交代。仅仅靠‘央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春晚’,也难以满足这么多人口的要求。包括文艺,除了笑料与个人才艺,人们期待着更多的承担、前瞻、思想、艺术、灵感、创意、想像力与热情。”
2012年,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出现了各种争论。2013年1月14日,王蒙在媒体撰文《莫言获奖与我们的文化心态》,针对莫言获诺奖发表了十七条意见。
针对读者批评的“莫言作品世俗”,王蒙写到,“文学追求脱俗,作家与做奖,不可能绝对免俗。作家与做奖,都是肉体凡胎的人类干的活。获奖者不是神仙。奖不是天赐金钟罩或飞天成仙灵药。各种世俗生活中都有失误或缺陷,作家与做奖都不例外,这不足为奇。”
有读者质疑莫言“写作上的某些粗糙乃至粗野粗鄙”,王蒙说,“这里有个性上的隔膜,也有言之有理的真知灼见。大奖并不能帮助作品的完善,这些评议是完全正常的,乃至是有益的。”
有读者说莫言作品是“皇帝的新衣”,王蒙认为,“许多庞然大物有皇帝新衣即破绽的一面。这奖那奖也未尝没有破绽,人类文明、民族传统、普适价值,吹得上了天的令人目眩神迷的说法,都不是无懈可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