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id:0
四川汉唐实业公司是当地的“明星企业”,其董事长更是全国人大代表,远近闻名的慈善家。就是这样一家有良好声誉的公司,最终陷入非法集资的泥潭难以自拔,10名员工被处以刑罚,800多名集资参与人血本无归。非法集资的“游戏”中,谁也不是赢家。
案情回顾
位于革命老区四川达州市的汉唐实业公司曾经是当地的“明星企业”。这家1997年成立、注册资金1300万元的公司拥有30家连锁超市,覆盖州市区及所属区县,经营着数十万种商品,属当地规模最大的连锁超市。与此同时,2002年投资成立的四川妙达饴美厨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生产的“灯影”牛肉深得大众青睐,并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了30个办事处,产品进入5000家大型超市。2004年,汉唐实业公司又收购了当地一家森林公园宾馆,2006年成立四川铁山宾馆有限公司,准备以5亿元巨资打造一个4a级风景区和五星级旅游涉外饭店。
汉唐实业的创始人谢某具有传奇的创业经历和绚丽光环。从下岗开办小食品店,经历诈骗、病痛磨炼,到成为成功的“明星”企业家、慈善家、全国人大代表、奥运火炬手,谢某在达州乃至四川是颇具影响的楷模人物。
在谢某的创业路上,除了父母外,其丈夫冯某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冯某是汉唐实业的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但实际控制人仍是谢某。
汉唐实业繁荣的表面下是过快扩张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于是冯某、谢某将目光盯向社会公众日益鼓胀的钱包。2003年6月至2008年7月间,汉唐实业以经营超市和铁山宾馆等项目缺少资金为由,承诺支付1.5%至10%不等的月息,以出具借条、收据等凭证的方式,在达州市宣汉县、通川区、达县等地向812名群众吸收存款本金2.56亿元。
作案手段
1.凭借“明星光环”吸引资金。为取信于社会公众,除承诺给予高额利息外,汉唐实业千方百计包装自己,通过电视播放宣传汉唐实业的专题片,报纸刊载《“妙达”续写灯影牛肉百年传奇》、《汉唐梦想、森氧铁山》等文章,突出公司的实力以及董事长谢某的创业传奇和政治光环。
许多存款人正是被这些光环所蒙蔽,纷纷将资金交给汉唐实业和冯某、谢某夫妇。如李某夫妇先后借给汉唐实业830万元,据李某介绍,他们之所以借款给汉唐实业,除被5%的月息吸引外,主要是相信冯某是政协委员,谢某是全国人大代表,企业是明星企业,铁山宾馆是达州的品牌,肯定不会赖账。这种盲目信任,使冯某对集资产生了依赖。
2.设立空壳公司直接圈钱。随着汉唐实业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日常运转日益困难。冯某接受存款大户的建议,设立空壳公司向中小客户借钱。为此,冯某在2006年9月委托代办公司在成都注册了“四川正和投资有限公司”,随即在达州宣汉县成立分公司,以分公司名义在宣汉县通过民间集资来支付汉唐实业所借的高息。
3.建立金字塔形吸存模式。汉唐实业内部参与揽存的主要有10名骨干。冯某作为汉唐实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直接负责决策、指挥公司吸存,骨干主要是谢某、谢某的亲属及公司出纳、司机等员工,出具的借条由冯某、谢某签名,加盖公司印章。即使是其他骨干出具的借条也是临时性的,最后要换成冯某签名的正式借条。为逃避监督,冯某在多家银行共设立了19个个人账户,用于日常借款、还本付息资金的进出。
汉唐实业揽储初始是口口相传的。2006年初,汉唐宣汉超市旁的诊所老板“谢眼镜”听超市员工说了集资的事,便尝试着投了几万元,月利息5%。集资初期的汉唐实业很讲信用,“谢眼镜”每月都能按时拿到利息,便又陆续投入100多万元。他又把这些信息告诉友人,主动找上门的储户越来越多。另外,一些资金大户出借的资金中,很多也是从中小散户吸收,再集中给汉唐实业。如章某借给汉唐实业的50万元中,除他本人26万元外,剩余24万元分别从其他3人融入10万元、8万元、6万元,汉唐实业就是以这种滚雪球的方式高息吸收存款,越滚越大。
案件查处
在汉唐实业大量吸收民间资金的之时,2007年9月初,达州宣汉县富苑酒店非法集资案爆发,多人被捕,政府贴出公告强调民间集资不受法律保护。一时间,宣汉县人心惶惶,储户纷纷向政府上访,要求提现,到最后还出现强行关闭汉唐超市、砸坏汉唐实业办公室的冲突事件。警方在登记富苑非法融资案金额时,有人拿错了借条,拿着汉唐实业的借条去登记,汉唐实业非法集资案由此暴露。
2008年8月25日,冯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达州市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汉唐实业被查封。次日,达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处置汉唐公司非法集资问题协调指导小组”处置案件。8月27日,《达州晚报》及通川区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汉唐实业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已被警方立案侦查,并告知储户登记,以核实非法存款的数量。随后,谢某等其他9名汉唐实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犯罪嫌疑人也被公安机关抓获。
2
1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