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域旅游发展,聚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国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到2020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要突破2300亿元,游客接待总量突破1.4亿人次……日前,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昆明旅游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方向、发展举措,吹响昆明加快旅游强市建设的“冲锋号”。
站在新起点,昆明如何下好全域旅游这盘棋?如何推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现状
作为全省旅游中心地位在衰减
作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昆明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地位逐步提升、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业呈现出提质增效、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由2010年的284.8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23.46亿元,年均增长20.5%。
然而,昆明旅游却遭遇了“瓶颈”。“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然不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直指昆明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综合实力不强,转型升级力度不够,大型旅游企业不多,配套服务设施不足,旅游市场环境不优。接待游客总数、旅游业总收入与成都、贵阳、南宁等西部同类城市的差距不断扩大,作为全省旅游中心的功能和地位也在衰减,沦为了游客中转站。
旅游业发展没有完全跳出传统资源开发和运作模式,石林、世博园、民族村等传统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日趋老化,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传统观光产品占比较高,休闲度假和新业态新产品较少,高品质旅游文化活动匮乏,自创、自主品牌较少。致使国内游客在昆人均停留天数仅为2.66天,入境游客人均停留天数只有1.9天,旅游消费水平不高。
可以说,促进昆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优势
昆明气候、区位等优势明显
而昆明优异的气候条件、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日益完善的硬件设施、独特的区位优势等,为促进昆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随着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昆明发展旅游业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客源市场将进一步显现。
“我们唯有正视问题、迎难而上,积极施策、弥补不足,才能负重提速、逆势上扬,在破解难题中推动旅游业实现新的发展。”程连元要求,要树立坚定信心,保持昂扬斗志,激发发展潜力,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加快推动昆明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目标
把昆明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旅游强市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昆明旅游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方向。
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做强旅游业为抓手,以重点项目建设和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为突破,以满足旅游消费者旅游需求为中心,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深化旅游对外开放,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国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而在日前印发的《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产业实力强、带动作用广、质效水平优、综合竞争力强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旅游消费者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通过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工程、旅游产品提升工程、新兴旅游业态培育工程等,到2020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3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游客接待总量突破1.4亿人次,入境游客接待量突破230万人次。国内游客人均停留天数从当前的2.66天提升至3天以上;入境游客人均停留天数从当前的1.9天提升至2.5天以上……
举措
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把昆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国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需要更大的力度、更新的举措、更实的动作。
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程连元强调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推进思想解放,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坚决打破“旅游业规模小、发展潜力有限”的传统观念、“发展旅游只是旅游部门的事、就旅游说旅游”的狭隘观念、“旅游业只能靠景点景区吃饭、靠门票经济吃饭、靠资源吃饭、靠老祖宗吃饭”的陈旧观念;科学规划建设,完善旅游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一心一圈三片五廊”的1135旅游发展格局;优化产品供给,增强旅游发展活力,做精做优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业态,突出旅游产品特色;加快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重点开发养老养生旅游、医疗健康游、商务会展游、探险探秘游等新业态,大力发展露营自驾、教育科普游、影视旅游等新产品。
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旅游发展品质,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昆明的“1+4+5”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三级体系,抓好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狠抓宣传营销,抢占旅游发展市场,擦亮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宣传实效。规范管理服务,创优旅游发展环境,着力营造便捷、安全、舒适、文明的旅游环境。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也要求,要加快建设一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重点加快推进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滇越铁路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石林冰雪海洋世界等重大旅游项目建成运营,加快石林、阳宗海、轿子山等老景区提升改造步伐。
在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全面升级
发展全域旅游,要求昆明旅游不再局限于以景区旅游为支撑,而是要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旅游营销的国际化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真正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下、玩得好”。
围绕以游客需求为中心,全市将做精做优旅游产品。加快推进石林、世博园等传统景区提升改造及轿子山旅游区申报国家公园工作。加强旅游创意,完善提升滇池旅游度假区、阳宗海风景区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动安宁温泉旅游小镇、凤龙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禄劝皎平渡、寻甸柯渡和鲁口哨等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同时,要创新旅游产品业态。围绕“吃”,开发“昆明滇味”特色旅游餐饮,打造祥云街、官渡古镇等一批特色饮食街区;围绕“住”,科学布局星级酒店、度假酒店、特色民宿等旅游住宿业态;围绕“行”,开通景区观光巴士、公交专线,改造提升景区内部交通体系;围绕“游”,推出一批精品线路、特色公园、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围绕“购”,创立“昆明礼物”旅游商品品牌;围绕“娱”,开发主客共享的休闲娱乐产品。
创新营销模式占领市场制高点
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必须抓住特色、大力宣传,才能形成声势、掌握主动,占领旅游市场的制高点。
程连元要求,要创新营销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积极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在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做热国内营销的同时,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国际宣传促销,巩固提升东南亚市场,重点强化港澳、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一级入境市场的宣传推广,不断扩大昆明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铁的开通,将让昆明迎来爆发式的游客增长和集中式的旅游消费。“高铁让游客"来得了"昆明,我们要做的是让游客留得下、玩得好,满足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需求。”
此外,昆明还将深入推进国内旅游合作,强化昆明与“泛珠三角”区域、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的旅游合作,启动一批务实合作项目。加强与西南地区旅游合作,建设大西南无障碍旅游区。推动昆明与省内州市在旅游营销、服务标准、市场准入和无障碍旅游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务实推进国际旅游合作,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国际机构、民间友好组织的双向文化旅游交流,努力推动昆明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贾献培)
实施全域旅游 昆明旅游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季无寒暑、一年花不断……提到昆明,春城美誉足以引人向往; 地质公园、雪山温泉、多情候鸟、民族文化……游历昆明,绮丽山川和斑斓景物足以让人流连。
昆明,历来是一座底气十足的旅游城市。昆明的底气不仅来自先天的资源优势,更来自发展旅游业的超前意识和奋发意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昆明就成为国家外事接待的重点城市,树起了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奠定了国际旅游城市的扎实基础,1999年主办世博会更是把旅游业推向行业巅峰。
“十二五”时期,旅游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昆明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然而昆明并不甘于维持发展惯性,而是冷静正视旅游供给与市场大势的距离,“十三五”开局之年,再一次把注意力放在更高的发展目标上。“ 把昆明建成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旅游集散地、国际旅游文化交流中心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日前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是一次在昆明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议直面国内外旅游市场深刻变革下旅游市场的新潮流、新特征以及政策环境不断调整的重大现实,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昆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远景目标和发展思路,设定了到2020年,全市旅游收入要突破2300亿元的具体目标。实现目标,要求根本转变以往的发展模式,解决城市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足、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业带动作用不强等深层次问题。昆明,紧跟时代潮流,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必将产生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变革性意义:
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创建一批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农庄,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事体验、特色种养殖等乡村旅游产品,以城乡旅游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充分发挥旅游业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新经济增长点作用。
旅游服务全域联动: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网络交易平台,实现跨区域的在线信息发布、预订、支付、授信、结算等功能;打通景区内外、行业内外、区域内外阻碍旅游要素全域优化配置的一切瓶颈,最大限度释放生产力。全面清理和停止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地区垄断及旅游协会、旅游企业的行业垄断行为。强化与“泛珠三角”区域、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的旅游合作,与省内州市在旅游营销、服务标准、市场准入和无障碍旅游的实质性合作,建设大西南无障碍旅游区,在景区间、地区间、产业间取得共赢效应,共同打响品牌。
旅游产业全域融合:推进“旅游+”,培育“旅游+研学科普”、“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生”、“旅游+新型养老”、“旅游+购物消费”、“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产品、新业态。“旅游+”代表着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方向,经济社会越发展进步,“旅游+”就越丰富。“旅游+”通过旅游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创造价值、放大价值。实施“旅游+”,昆明旅游业将经历大变革、大跨越,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大变化,向旅游强市稳步迈进。
全域旅游不是一个时髦标签,而是旅游业发展到现阶段的新形态、新理念、新模式,是区域旅游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体趋势。实施好这一全新战略,还需把握以下要点:
全域旅游不是到处都是景区景点,而是到处是风景;不是到处都是宾馆饭店,而是到处有接待服务。风景、风情、风物、风尚、风气全空间完美呈现,构成“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
全域旅游不仅是空间概念,还是过程概念。在巩固旺季旅游井喷式增长态势的同时,要丰富淡季旅游供给,举办一批特色节会赛事活动,为全程旅游升温造势。另一方面,构建“慢游”产品体系,让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通过“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重点、全年吸引眼球”,实现旅游市场淡季不淡、旺季更红、四季畅游。
全域旅游的推进需要重新设置资本投入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共同规律,跟上时代大势,昆明旅游业必将实现新一轮跨越。(作者赵敏鉴 昆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教授 )
本文相关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