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撷英
丁 健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论是单位搞活动,还是家庭去郊游,很多梧州人都会选择到系龙洲。在沙滩上烧烤、玩泥沙,到碉堡里玩捉迷藏,爬上大佛像拍照等,是不少人儿时难以忘怀的记忆。然而时过境迁,享有“龙洲砥峙”美誉的系龙洲如今轮渡停开、颓垣败壁、游客稀少,已难觅当年的热闹与辉煌。而遭受如此境遇的,还有龙船冲、鸳江春泛、中山公园北苑等多处老景点。
这些曾经游人如织的景点、公园,为何如今受到冷落而荒废呢?依笔者之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人们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市民对于出行的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日趋多样化,市内景点对市民的吸引力大大减弱。其次,不少景点自身也存在集聚性差、规模和环境容量小、辐射影响面不广、知名程度不高等诸多不足,使得这些景点投资开发潜力小、收益效果不明显,进而造成了景点游客不断减少、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
要使这些老景点凤凰涅槃,重新焕发活力,就要与时俱进,创新开发方式,以增强老景点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要打破定势思维,不但要对“点”进行打造,更要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通过各种方式扩大景点的规模和辐射面。譬如,在对系龙洲进行旅游开发时,既可以改、扩建岛上的基础设施,也可以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在其周边建造水上娱乐、观光、餐饮设施,从而丰富旅游的内容。在旅游路线安排上,不妨利用各景点景区的特点对路线进行分类或组合,例如开发“四恩寺—西竺园—龙母庙”等特色精品路线,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第二,要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例如拍摄一些梧州风光的宣传片,并利用微信等方式进行传播,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旅游。第三,政府部门要创新管理方式,转变服务职能,切实做好对景点开发的指导作用,并对老景点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开发力度,完善卫生间、停车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点的“硬实力”。
总而言之,对景点的开发方式有所创新,方能让这些老景点根据游客的新需求焕发新姿,成为梧州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摘编自4月25日《梧州日报》)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广西新闻网的文章均系广西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广西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