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财政部门力促财政收入双过半

 

  截至4月30日,铜川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50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9.58%,较上年同期增收13465万元,增长22.43%,但总体进度缓慢。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势,铜川市财政局立足抓早、抓实、抓紧,坚持年初目标不放松,切实细化五项工作措施,全面提速收入进度,提劲加力确保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

  抓收入提质量。一是强化领导包抓区县责任制、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和县区财政局长座谈会制度,深入企业了解实情,解决征管中的突出问题,加强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沟通联席,密切关注经济动态,准确把握财税趋势,始终做到胸中有数,应对得当。二是依法强化税收征管,结合“营改增”税制转换,进一步分解落实收入任务,通过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建立,夯实税收责任,确保应征税款足额入库。三是加快推进综合治税,建立涉税信息交互平台,开展涉税信息比对,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税收潜力,协调各单位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加大税收专项治理和联合执法行动力度,从源头杜绝各项收入跑冒滴漏,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四是不断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优化非税收入征缴系统,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向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平稳增长。

  抓财源谋长远。全面深入开展财源建设调研,结合区县发展特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并督促调研成果的落实。根据《十三五财源建设规划》、《财源建设实施意见》并结合全市转型发展总体要求,按照产业优先、园区为重、企业为本、整体推进的思路,积极培育接续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基础财源稳固、主导财源支撑、接续财源跟进、新兴财源成长、群体财源发展,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的财源体系。着力推进财政支持方式转变,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设立铜川市财经发展基金及产业发展基金和基础设施建设与PPP基金两个子基金,切实解决转型发展中资金瓶颈问题,不断增强财政自身造血功能和保障能力,为财政可持续增长积蓄势能。

  抓机遇求突破。紧抓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蕴含的机遇,密切关注中、省奖补政策,特别是抓住铜川市被纳入全省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和修复试点市的机遇,做好漆、沮两河及赵氏河流域治理项目规划和包装,争取中省财政资金的支持。持之以恒抓好节能减排“六化”现有政策项目,完成好各项节能和减排指标,确保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年度考核再获优秀格次,力争实现三连优。积极争取资源转型城市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过渡期工矿企业转移支付资金,着力解决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处置中的人员安置、社保等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抓支出促增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反哺经济的作用,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一是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确保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需要。二是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执行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好新出台的民生政策,确保民生工作在新常态下提质不减量。三是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不打折扣落实扶贫投入政策,整合各领域财政专项资金,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变“零钱”为“整钱”,集中用于脱贫攻坚,有效改变“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等现象,加大了“握指成拳”扶贫攻坚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聚合效应,增强解决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的能力。四是全面落实稳增长政策要求。贯彻落实工业稳增长“铜十二条”政策措施和支持“四上”企业奖补政策,全面实施“营改增”税制转换,通过降税贴息的方式向企业“输血降压”,助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抓改革提绩效。一是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二是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平衡机制。三是加强债务管理,修明渠堵暗道,杜绝不规范举债行为,建立债务风险预警通报和考核问责机制,利用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债务政策,切实降低政府融资成本,防范债务风险。四是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六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开展项目示范,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PPP项目,不断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效率。统筹资金,设立PPP基金,为铜川市PPP项目提供增信支持。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