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夏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摘要:私有化对万达商业这个公司是好事,有助于估值的正常体现;对股东是好事,有助于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对于套牢的人来讲,就未必全是好事,虽然现在的股价较未公布私有化前已经有30%以上的涨幅,不过距离78元的最高价终究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私有化的价格就成为关键。
本文作者:水皮好话要好好说,好事要好好做,好人要好好当。
这是三好生的境界,一般人做不到。
但是,王健林至少在万达商业私有化这件事上东北人讲话,够敞亮。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痛快、大方、局气。
私有化对万达商业这个公司是好事,有助于估值的正常体现;对股东是好事,有助于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对于套牢的人来讲,就未必全是好事,虽然现在的股价较未公布私有化前已经有30%以上的涨幅,不过距离78元的最高价终究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私有化的价格就成为关键。
第一次,王健林给出的底线是不低于发行价48港币,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出价,至少相对于此前的中概股以三分之一不到的发行价的回购;而第二次,王健林就把这个价格—口气抬到了52.8港币,比48港币的发行价高出10%,考虑到万达上市不过一年半,其中分红两次人民币2元折合港币2.46元,以发行价持股的股东年均回报达到10%,一年半差不多就是15%,这个回报远超同期其他的投资。可以找到的数据表明,同期投资恒生指数的总回报率为-12.7%,恒生地产指数预期分红率在6-7%左右,香港上市REITs的分红平均收益在6%;即便投资万达的债权产品,收益率也基本在7%左右,而对于通过港股通买入的内地股民,考虑到汇率的变化,总回报超过21%,年化超过14%。如果和在香港上市的其他内资地产股相比,万达给出的这个价格也是有相当优势的,相对2015年和2016年的预期,万达商业的PE分别为11.7倍和9.9倍,而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万科H、龙湖地产、恒大和碧桂园的PE平均为8.8倍和7.3倍,万达商业的要约收购价较其他公司溢价达33%和36%。
52.8港币的价格是如何产生的呢?
按照万达的解释,万达商业香港上市发行价为48港元,扣除上市成本2.5%,该部分资金交给公司后,可以创造的年回报为8.6%,一年半时间计算,这部分资金产生收益后为52.8港元。按万达的计算,上市以来万达分红两次,合计2.46港元,扣除分红后上市募集资金留在万达商业的收益为50.4港元,考虑到人民币对港币的贬值因素,实际价值约为47.5港元,这次出价高出11.2%,意味着公司为要约收购付出了超过公司从上市募集资金获得收益之外的成本,对投资者进行了额外补帖。
说来说去,第二次出价比第一次显示了更多的诚意,如果第一次是底线的话,那么第二次更接近王健林的上限,应该是一个大部分股东可以接受的价格,尤其是大股东;当然,这个大股东指的不是万达集团,而是除万达之外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大户们。
好事做不成又会如何?
最大的可能,万达商业的股价哪里来又回哪里去,大小股东满盘皆输!
这不是危言耸听。
港股目前已经是全球市盈率最低的市场,之所以被低估是有自身原因的,社会不稳,经济萧条,资金整体以流出为主,考虑到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中国内地的经济走势,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港股恐怕也不会有太多的表现机会,尤其是房地产中的商业地产,境外投资者一贯相对谨慎,负面评价更多,对于万达转型轻资产的方向颇多疑虑,中短期股价也不会有像样上涨机会,充其量不死不活。一边是52.8港币要约收购托底,一边有可能重回40港币以下筑底,何去何从,不言而喻。
现在,其实只留一下悬念,怎么样既推动万达商业私有化成功破局,又能继续作为其股东共享未来?
无论如何,首富并没有占大家的便宜,像个首富的样子,没有浪得虚名。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周晓亮 HZ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