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宣武门外大街西侧杨椒山祠,为公车上书发起地,但其内一直有居民居住,存在大量私搭乱建建筑。昨日,西城区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文保单位已于2015年3月启动腾退工作,预计2016年1月底可以完成。
昨日,市文物局、西城区文委相关负责人走访部分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文物保护与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杨椒山祠成为第一站。
杨椒山祠位于宣武门外大街西侧,达智桥胡同12号、校场三条2号。1984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其内一直有居民居住,存在大量私搭乱建建筑。主要问题包括居住人家较多、古建年久失修、无避雷设施、消防设施不健全、用火不规范等。
资料记载,杨椒山祠(松筠庵)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分为庵祠和谏草堂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234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834平方米。
虽然整体建筑为清中期建筑风格,但是这里最初是明朝嘉靖年间名臣、后被尊为北京城的“城隍爷”杨继盛(号椒山)的住宅。杨继盛是明嘉靖年间进士,因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被严嵩投入刑部大狱处死。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曾在此联合各省举人1300余人发起公车上书。
如今的杨椒山祠内,依然保留着当年的主题木质结构与建筑风格,但是木质结构损坏较为严重,西侧的亭子上部虽有飞檐顶,下部的木质立柱之间却被浇筑了水泥,把透风的亭子封死,成为了一户民居。
昨日,这处“改建”古建筑的“民居”门口已经贴上了封条,显示着杨椒山祠内住户的腾退正在进行。
“原本住了67户”,昨日西城区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3月西城区启动了此处的腾退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一半,预计会在2016年1月底完成腾退,之后启动鉴定、修缮等工作,在“十三五”期间,也就是五年内最终面向社会开放,“具体开放形式还要再讨论,但初步确定的是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作者:黄颖
“公车上书”发起地杨椒山祠月底腾空
-
网站声明:网站内容均为由网友提供,版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媒体、互联网站和商业机构不得利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进行商业性的原版原式地转载,也不得歪曲和篡改。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单位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