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恋《老炮儿》,是怀旧也是讽今

  在平凡的人生中,何妨以老炮儿为镜,何妨加点血性补点担当,也许刹那的闪亮足以照亮黑暗

  电影《老炮儿》成了个热门话题,各种解读各种争论充斥媒体,也延伸到了普通观众的茶余饭后。

  若以性别和年龄区分,男女老少观感大不相同。60岁以上观众翻出记忆,考据“老炮儿”的定义与来历,顺带重温自己的青春岁月;年轻点的观众被银幕上的新鲜类型吸引,在简洁流畅的讲述中痛快地看完了一个丰富的故事。从故事来说,有人看到了情怀,有人说有江湖武侠味道,有人看重亲情爱情兄弟情,有人感慨时代变迁和代际冲突。

  当然,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不是看完了就还给电影院的快餐式消费品,而是可以带出电影院值得回味琢磨的电影。

  还有一点相信不会有人反对,《老炮儿》是独特的。在青春片喜剧片横扫电影票房的时候,它选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平民百姓六爷当主角,他既不年轻也不漂亮,也没有穿越时空上天入地的超人本事,只是个生活在胡同里的小店主。他习惯说规矩讲道理,骨子里却暴烈强悍,道义感和江湖气挥之不去。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最后在与二十几岁小青年的决斗中丧命。老炮儿和他的悲剧,不仅是2015年电影中的异类,也填补了近年来中国大银幕的类型空白。

  从小众切口入手摸到大众的兴奋点,在圆熟的技术下捧出好看耐看又充满个性的当下故事,《老炮儿》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

  老炮儿在今天的新鲜,正是他们的不合时宜所在。从快意恩仇的青春岁月开始,他们就是时代的边缘人。他们热爱的江湖,他们担当的侠义,常常是偏离真实生活的臆想。他们维护的规矩,他们信奉的武力,再激情澎湃也不能换成柴米油盐,再洒脱不羁也不能脱离伦理法律的约束。所以,他们在热血的江湖里恣意扑腾,却不得不在现实的世界里四处碰壁。而近30年的时代剧变,特别是经济大潮的汹涌和社会秩序的规范,加剧了老炮儿退出历史舞台的速度。

  电影《老炮儿》和观众一样明白,老炮儿终将逝去,甚至已经远去。他们还是愿意,含泪为老炮儿献上一曲深情的挽歌,尽管歌声中透着哀伤和无奈。

  留恋“老炮儿”,是怀旧,也是讽今。骑自行车的六爷看不懂飙豪车的这些年轻人了:物质富足了,老规矩却被遗忘了;个性自由了,道义却淡漠了。他们中大哥小飞,不过是一个极端化的代表。在本应该最意气风发的年纪,却出人意料的消沉无聊。在钱和权堆积起来的奢华生活中,他既不充实也不快乐,只好变换花样寻找刺激和娱乐。

  六爷还是循着自己的老理。拼死拼活总要有个为什么,或是朋友情谊,或是伦理道义,更是生命尊严。这个尊严,就是活下去的心气,甚至比生命本身更重要。

  影片艺术化地展现了他的生命尊严,设计了一个颇有仪式感和英雄气概的结局。等到一切安排妥当可以决一死战的时候,六爷找出昔日的军大衣,剃短头发,竖起领子,背上军刀,平静地骑着旧自行车奔赴战场。突然间,他看见关在笼子里的那只鸵鸟神奇地跑上了马路,在车流中翩跹地穿梭。他像少年一样飞快地骑车跟随,为它追寻自由的勇敢加油鼓劲。此时的六爷是轻松的,甚至有些兴奋,因为他将以他喜欢和习惯的方式终结所有的憋屈和压抑,他也知道自己不会活着回来。两代人的武力对决,结果可想而知。六爷用硬汉的慷慨赴死捍卫了自己的尊严,给观众留下震撼人心的一幕。

  《老炮儿》留恋着自己创造的老炮儿六爷,愿意相信也愿意传递这样的正能量: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情谊可以在关键时候复活,路边乞讨的女孩遵守诺言还了钱还寄来了感谢信;冷酷的小飞被六爷感动,落下泪来;晓波把六爷想象中的聚义厅酒吧变成现实,也不再挑剔问路人的措辞是否妥当。这是个刻意的光明的小尾巴:六爷虽已逝去,那些淳厚朴素的老理儿已经深入人心。

  “老炮儿”一词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大可不必与历史对号入座。老炮儿对尊严和规矩的执著,他的血性和担当,的确值得今天的人们对照反思。看《老炮儿》的时候,我听见了时代的呼唤。

  在平凡的人生中,何妨以老炮儿为镜,何妨加点血性补点担当,也许刹那的闪亮足以照亮黑暗。(姜 范)

  作者:姜 范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