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怎样炼成?——探访部分中国制造业“冠军”企业(图)

  新华社济南1月4日电 题:世界第一是怎样炼成的?——探访部分中国制造业“冠军”企业

  新华社记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进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十余家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冠军”企业,探究这些企业的成功秘笈,辉煌背后的坎坷故事。

  这些企业有的是家喻户晓的名牌企业,有的是鲜为人知的工业品“隐形”冠军。但无论何类企业,他们的创新发展经验与教训,都能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世界第一的企业都什么样?

  看制造业企业,必须看他们的生产车间。

  “无人化”是不少“冠军”企业车间的共同特点。在江苏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的显示屏蒸镀生产车间,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几名身着连帽套头工作服的工人不时巡走检查设备数据。在这个智能化车间里,已然找不到过去劳动密集和高污染蒸镀车间的影子。

  2012年至今,维信诺的被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PMOLED)产品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多个国内知名品牌智能手环的明星款型均采用维信诺PMOLED显示屏。

  记者采访“冠军”企业发现,不少企业的生产车间都是恒温恒湿、整洁明亮,环境堪比实验室。那么企业里真正的实验室又是什么样呢?

  在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的失效分析实验室内,一台科幻感十足的“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正在检测材料。据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该仪器可以在真空状态下通过电子束汇集照射扫描样品,获得样品原子级微观形貌,“最大可以放大到150万倍,分辨率达到0.1纳米,纤毫毕现”。

  在2014年全球各大触控屏生产厂商收入排名中,宸鸿科技以41.9亿美元的年收入排名世界第一。

  由于对产品的高品质追求,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已渗透到企业的每个层面、工厂的每个细节。因此,在有的企业就连停车场也十分特别。

  在全球压滤机销量最大的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车间里,从很小的零部件到重达几吨的大型钢铁原料都摆放得整整齐齐。而在刚进厂区的停车场里,大客车停在一侧,小轿车停在另一侧;在小轿车停车区里,黑色的车停成一排、白色的车停成一排,并且每辆车车头一齐,俨然一个“阅兵场”。

  “冠军”企业的秘笈是什么?

  这些摘得世界桂冠的中国制造企业有什么秘笈?

  答案很多,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人才为本是记者听到最多的词。其中科技创新,更被企业视为重中之重。

  近十年来,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一直领跑全球。2011年格力用“掌握核心科技”作为宣传语,取代了沿用十几年的“好空调,格力造”。对此,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没有自己的技术,永远不可能做到“好空调,格力造”。而在这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2001年格力向日本企业购买技术,经多番努力仍遭拒绝,这使格力下定决心自主研发更多核心技术。最终格力花了两年时间把日本企业花了16年时间才研究出来的这项技术研发成功。

  此后,格力电器确立了“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对科研投入“不设上限”。目前格力已拥有8000多名科研人员,平均每天有11项专利问世。

  “创新院士博士”“创新引进技术”“创新高投入”……世界上最大的轮胎模具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15%的山东豪迈集团有着自己的“草根”创新理念。

  29岁的豪迈公司员工曹炳吉仅有初中学历,但他钻研出来的用于衡量轮胎模具花纹圈缝隙大小的工具,可提高效率25%,年节省成本100多万元。仅2014年,豪迈集团就收到员工改善建议近7万条,为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追求极高品质、让客户满意,是“冠军”企业给记者留下的另一印象。

  在江苏常州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模具加工车间,价值数十万、数百万元的设备比比皆是,精密度可以达到5微米。“单台设备价值300多万元,全世界至今不过出产150台,我们这里就有13台。”公司模具制造部经理韩浩业说。

  韩浩业说,有人觉得瑞声科技搞精密加工是杀鸡用牛刀,但公司认定只有更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我们一直坚持做主业,心无旁骛,而有的同行把资金投入股市或楼市,没有把钱花在技术改造上”。目前,瑞声科技微型声学器件出货量每年17亿只、销量全球第一,全球每三部手机中就有一部用的是瑞声科技的产品。

  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桂廷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年公司为一家企业安装压滤机设备时,根据客户的要求为其在设备旁额外配装了一个铁质部件,已通过客户验收。但姜桂廷看到后,要求公司为其更换为防锈材质的部件,“我们的设备用上二十几年还质量完好,但这块铁板已生锈,我们的设备形象也会受影响”。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都离不开人才。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十多万架钢琴的生产规模,是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商。为使钢琴品质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公司分别引进多名欧洲著名钢琴技师和国际顶级钢琴设计制造大师,对产品设计和制作工艺进行改造提升。

  领跑“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已进入关键期。以这些“冠军”企业为主力军和先锋队的中国制造业正在“奋蹄”前进。

  成就令人振奋,挑战也不容忽视。记者在不少“冠军”企业采访发现,车间里的大多数顶尖技术的制造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不少技术突破仍是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国外就已掌握的技术;一些企业仍是国外企业的被动供应者,而无法成为产业链条上的引领者……

  对于缩小并消除这些差距,“冠军”企业家们有信心。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被世界所广泛认知、认可,通过推进“中国制造2025”,世界上会有更多的消费者爱上“中国制造”。

  董明珠说,从追求“质造”到“自造”,再到“智造”与“志造”,格力的背后就是“中国制造”的故事,企业今年提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发展目标更是契合了“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

  打造更强的智能制造是许多“冠军”企业的努力方向。“公司正通过产品研发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管理系统,实现从研发到生产全流程升级,真正实现数字化制造。”瑞声科技集团副总裁吴国林说,明年上半年公司将建成拥有每秒100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的计算中心,“这是未来精密制造的基础,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而更贴近消费者的珠江钢琴,则开始尝试“互联网+钢琴”之路。据珠江钢琴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已运用“互联网+”思维,研制了适配各年龄段钢琴学习的智能钢琴IN系列。弹奏者可以通过客户端导入海量曲库,还打通了学生端、家长端、教师端,实现课堂课后互通。

  泰山学者、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近期中央多次强调供给侧改革,以这些“冠军”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从创新、质量、品牌、绿色、智能制造等角度推进“中国制造2025”,就是改善供给侧的有效途径,也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创造出对中国制造的更大需求,最终使中国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执笔记者:袁军宝;参与采写:杨绍功、商意盈、黄鹏飞、王凯蕾、席敏、周科)

  (更多报道,请扫描新华社摄影部所发“新华全媒头条”二维码,或关注微信公众号)

世界第一怎样炼成?——探访部分中国制造业“冠军”企业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