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进口过剩四千万吨 东北大豆销售陷入窘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雯

  2016年是“国际豆类年”,然而蜂拥挤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大豆却让中国产大豆“找不着北”了。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39万吨,1~11月为725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5.4%。在此情况下,国产大豆销路堵塞。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农产品
  •  “2015年预计全年进口超过8000万吨,供应量超过9235万吨。”据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透露,按人口比重测算,我国应消费大豆5225万吨,而供应量多出了4000万吨,当然会导致国产大豆无处销售。

      “大豆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一个农产品品种,从供求关系来看,中国大豆成本确实高于国外,市场会驱使海外大豆源源不断进入。”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研究员何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用全球视野来看,进行海外产业链的拓展和深耕是值得鼓励的。”

      

      过半豆农销售不畅

      国内的大豆市场正在进行一场“越吃越肥”的贪吃蛇循环。

      随着植物油消耗的明显上升,进口量亦随之剧增,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大豆自给率却达到了史上最低。

      从2002年到2013年,中国的植物油年消耗量翻了一番,从不足1370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2875万吨,而据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撰文指出,大豆自给率萎缩至不足15%。

      与此同时,中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在急速“飙高”,据《2014年大豆市场年报》显示,近六年以来,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均超过80%,2013/14年度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86%左右。

      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7300万吨,约占世界大豆产量的20%,已经超过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数量的比例。据王小语计算,预计2015全年进口超过8000万吨,供应量超过9235万吨,而2014年世界人口71亿,我国人口13.6亿,我国占世界人口19.1%,2013/14年度世界大豆消费量2.7亿吨,按人口比重测算,我国应消费大豆5225万吨,而供应量是9235万吨,多出了4000万吨。

      过剩流动的进口大豆,挤占了刚上市不久的东北大豆的销售通路。

      当前,黑龙江省新豆上市两月,而黑龙江省豆农手中大豆仅出手四成左右,还有过半大豆在农户手中,多半农户在观望。

      “当前国产大豆成本高、竞争力弱于进口大豆,而当前大豆贸易也没有采取配额等手段进行调控,从国内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走向来分析,政府对大豆也只是通过目标价格改革在市场中进行调控。”何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因此大豆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农产品品种,在此情况下,目光应该放到海外,鼓励拓展海外产业链,鼓励企业通过投资与贸易并举的手段提升竞争力,现在是以贸易为主,将来要鼓励投资,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结合,深耕产业链,与益海嘉里等巨头在全球公平市场上竞争。”

      大豆熊市势头持续

      2015年是大豆“多灾多难”的一年,而这样的势头恐怕将持续到2016年。

      2015年,大豆在全球范围得到了丰收,进口价格随之下行,截至11月末,CBOT主力合约大豆收盘价882美分/蒲式耳,较去年同期下跌133美分/蒲式耳,跌幅达13.1%。

      而在国内,刚失去临储支撑的国产大豆又遭遇廉价洋豆围堵,价格更遭压跌,销路不畅,截至11月末,产区磅秤国标三等大豆收购价格3600元~ 37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900元/吨左右,跌幅达19.78%。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近两年全球大豆主产国美国、巴西的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天气利好大豆生长,导致全球大豆的产量持续创出新高,全球大豆的供应非常宽裕,全球大豆的期末库存和全球大豆的库存消费比维持历史高位。庞大的供应压力难以释放,成为压制2015年全年国内外大豆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

      华泰期货分析师认为,2016年除非巴西遇到极端天气导致产量大减,否则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增加的局面还将继续,在全球供给宽松的背景下,美豆自身出口需求不佳,2016/17年度库消比也可能继续上升,因此可得出美豆将弱势运行的判断。

      农业部农业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判断认为,2016年全球大豆供给依然十分充足,而随着进口持续增加、国内油籽生产持续下滑,2016年食用油自给率可能降至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