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拍摄跳火群习俗 特意请假延迟返校(图)

和闽南人除夕之夜跳火群的传统习俗不同的是,霞行社区每年都在正月十六举行跳火群仪式,而且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吸引了大量摄影摄像爱好者前去拍摄。就读北京电影学院大二年级的晋江小伙子傅博就是其中一个。为了能参加这个活动,昨日就本该回校的他特意改签机票,请假延迟回校。


  和闽南人除夕之夜跳火群的传统习俗不同的是,霞行社区每年都在正月十六举行跳火群仪式,而且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吸引了大量摄影摄像爱好者前去拍摄。就读北京电影学院大二年级的晋江小伙子傅博就是其中一个。为了能参加这个活动,昨日就本该回校的他特意改签机票,请假延迟回校。

  原来,这个95后小伙子在中学时期就曾和同学自导自演自拍过微电影。去年,他导演的首部剧情短片《玉兰菩提》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国际短片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学生爱情类剧情短片和最佳处女作作品导演奖。年前,傅博又和他的两个小伙伴四处采集闽南各种过年习俗的素材,准备制作短片《年兜》,让更多年轻人重拾闽南过年传统。短片内容包括提线木偶、高甲戏,蒸碗糕、敬海神、火把节等传统习俗,目前已有一版本出炉。

  “比我想象中的震撼多了!”拍摄结束后的傅博激动不已。他说,前几天他听说正月十六霞行有这个跳火群活动,于是毅然决定改签机票,延迟返校,为的就是亲身体验并记录下这一特别的传统习俗。

  青阳霞行社区热闹跳火群

  期盼新年红红火火

  本报记者_沈茜 秦越 文图

  本报讯

  农历正月十六,晋江青阳霞行社区下行和顶陈两个自然村的村民又迎来比春节还要热闹盛大的活动——跳火群。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火焰划亮整个社区,大街小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热闹无比,好似重回“年兜”。

  不到晚上7点,村民们便聚集到“陈真人”庙前,男丁们分工准备擎火把和扛大旗,妇女们则在庙里烧香祭拜,祈福保佑。每家每户门前都架起了供桌,上面摆着香烛、贡品等。村里的道路中间每隔几米就有一个村民们自己准备的稻草堆,约有1米高。

  7点半左右,跳火群仪式正式开始。村里的腰鼓队“打头阵”,率先走在前面,顿时敲锣打鼓声响彻大街小巷,热闹非凡。随后,几个举着煤油火把的小伙子冲在前头,点燃稻草后,火光迅速照亮了整条道路。

  十几个扛着“陈真人”神像的男子在跨过熊熊燃烧的火焰之前,都会齐声大喊“发咯!发咯!”然后冒着烈焰冲过去,许多拿着火把和扛大旗的男子则在两旁加油喝彩,气势十足。妇女们手中拿着香烛对着神像虔诚拜拜,并往火堆里扔金纸,火越烧越旺,寓意着今年将红红火火。

  据了解,霞行社区这两个村正月十六跳火群的习俗由来已久,其中一种说法是明朝时期“陈真人”曾在晋江大旱时求雨成功,村民们为了纪念感恩他而举办这个活动并沿袭至今。如今,每年村民们都会举行这一盛大的仪式,不少华侨或者旅港乡贤也特意赶回家乡参加活动,祈求新年平安顺利,驱走邪气,带来好运。

  “我们这个民俗活动传承很久了,是霞行的一大特色习俗,我们将积极申报晋江"非遗"项目。”霞行社区原党支部书记陈国兴告诉记者,今年的跳火群仪式比去年热闹不少,不仅增加了火把数量,还邀请腰鼓队助阵。

  近几年,出于安全和环境保护考虑,烟花爆竹不能燃放,但是为了营造热闹气氛,今年主办方还特意用音响播放录制好的烟花爆竹声。此外,和以往不同的是,村民们在活动结束后,纷纷将稻草燃尽后的草木灰带回家中给花草或蔬菜当肥料,既环保又能充分利用资源。

  作者:沈茜 秦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