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成了“国有股减持”

  A股上周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连续上涨,强劲的走势甚至让投资者忘记了2016年年初以来的颓势,创业板指数全周12.56%的涨幅更是创下了有史以来的纪录。在股市“逼死空头”的背后,是投资者看到注册制改革的延后和战略新兴板的搁置。

  这也就意味着注册制改革和战略新兴板短期内不会影响股市的走向,这两大被市场认为的“抽水”工具无法从股市吸走资金。在过去数年的时间里,每当市场听闻注册制改革推进的消息,A股市场走势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抑制,而这次情况反转,“大空头”被暂时关进了笼子里,多头便会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注册制改革俨然就是十余年前国有股减持的克隆品,股市涨跌起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注册制改革的进度。一些老股民应该还记得,当年的国有股减持一度在数年内成为影响股市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早在1999年12月,中国嘉陵和黔轮胎两家公司首先尝试国有股向A股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但这次行动出师不利,只得浅尝辄止,两家公司之后就没了跟进者。直至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及五部委联合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股票且减持的价格执行市场定价。

  方案一经公布,立即引发轩然大波,股市自此狂泻不止。到2001年10月20日左右,上证综指从2245点飞流直下,跌到1520点,短短四个月跌幅超过三成。

  在此期间,烽火通信、北生药业、江汽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按10%的融资额市价减持股票。虽然筹集了几亿元资金,但沪深股市1万多亿元市值却蒸发掉了。

  面对一泻千里的股市,证监会无奈在2001年10月22日紧急叫停《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暂停了在新股首发和增发中执行国有股减持的政策。

  管理层态度反转让很多股民措手不及,低位斩仓的股民慌忙补仓,持仓较轻的机构和相信“政策底”来临的股民则纷纷“跑步进场”。这让A股瞬间坐上了火箭,出现了涨跌停板制度设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沪深股市几乎全线涨停的壮观场面。

  上证指数2001年10月22日以1642.22点开盘,跳空高开120余点,深成指数则以3423.66点开盘,高开280点;到收盘时,上证综指和深成指分别上涨149.89点和314.33点。

  股市大涨,但问题仍存。

  国有股依然是当时股市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也制约了长期牛市的可能。2002年和2003年,如何解决国有股减持的问题引发了所有股市参与者的讨论,“股权分置”一词走上了历史舞台。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 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由于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股市的发展。股权分置实际上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由国企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事实上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其他公开发行前的社会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国有股也被迫做出暂不流通的安排,这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通过配股送股等产生的股份,也根据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划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亿股的总股本中,非流通股份达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64%,非流通股份中有74%是国有股份。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2005年6月,三一重工成为股改第一股,拉开A股股改的序幕。

  股改不仅解决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问题,还为2007年A股的牛市奠定了基础。回首来看,股改对于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小修小补,而是一次全方位、系统性的纠偏。

  注册制改革和国有股减持是何等相似,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对市场的走势起到了决定方向的作用。既然国有股减持是通过股改这样的系统性工程实现“趋利避害”的,则注册制改革恐怕也不能简单地推上前台,一系列的改革和配套措施自然不可获取。而注册制改革也应该吸取国有股减持的经验和教训。

  严格的退市制度是注册制实施的必要条件。注册制的本意是要让市场来决定企业的估值和价值。如果退市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那么A 股就会成为企业不断累积的堰塞湖。

  如果退市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那么上市节奏也就必须被控制,注册制就成为名存实亡。实际上,在实行了注册制的主要成熟市场中,都有一套严格的退市制度,每年都有大量达不到上市标准或者对股价不满意的企业或被动或主动地进行退市,从而使得整个市场保持“优胜劣汰”的有效性和充足的流动性。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 25年发展,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改进,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尚不成熟,IPO信息披露依然不够规范,与推行注册制改革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

  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求偿权等并不能得到有效满足,虚假陈述、操纵利润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非法回购公司股票、内幕交易、关联交易屡见不鲜,而我国现有的处罚力度既不能对违规者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又不能使投资者的损失得到有效的补偿。

  若想让注册制改革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不可或缺,现在需要的就是类似于股改这样的系统性改革,否则股市还会因为注册制改革而大起大落。

  新金融记者 刘子安

  作者:刘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