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垃圾”不能只靠环卫工人努力

不文明的行为不是靠一扫了之,而是要让游客们做到不乱扔垃圾、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则《国庆首日天安门升旗仪式后广场“零垃圾”》的报道,在国庆假日期间被各门户网站争相转载。(北京晨报10月2日)看标题,这确实令人振奋,和多年前升旗仪式结束后垃圾成堆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游客素质大大提高,文明建设取得成果。

然而,细读新闻,却根本不是什么“零垃圾”,这篇报道中记者写道,“还有一些人手持点燃的香烟走在人群中,烟灰随风乱飞,不少人吸完后直接把烟头丢弃到地上。”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大的垃圾没有很多,但是小的烟头、纸屑比较多,整体来说还算干净。”怎么“整体还算干净”,就变成了“零垃圾”?难道烟头和纸屑就不是垃圾?

而且,取得这样的“效果”,也不全然是靠大家的文明自觉。据报道,升旗仪式前后,身着蓝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手持扫把、簸箕穿梭在众多游客之间,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他们都迅速进行清扫。他们5点半就到达天安门广场开始工作。那么,如果没有环卫工人不间断地迅速清扫,升旗仪式结束后广场上的情况会是如何呢?我们所听闻的国外“零垃圾”报道,是活动结束观众、游客散去之后,没有任何环卫工人打扫之前,场地上没有任何垃圾。这是靠全体人员的文明修养,做到的真正“零垃圾”。

或者可以说,近年来的旅游素质确实有所提高,但距离“零垃圾”还相去甚远,而所谓的“零垃圾”报道,更折射出环卫工人的辛苦工作。因为就是他们看到垃圾就扫,还有烟头和纸屑,很显然,这样的文明是不值得用“零垃圾”来赞扬的,而需要反思和追问,以持续提高文明修养。

这就好比往年的高速公路上,因堵车,路上全是垃圾,几成垃圾场,今年,某地针对这种情况,派出一支专门清扫的队伍,见扔下垃圾就扫,结果高速路很干净,这能说明游客的素质提高了吗?不文明的行为不是靠一扫了之,而是要让游客们做到不乱扔垃圾、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文明不需要花架子,而要体现在公民文明素质的真正提高上。今年国庆期间,各地旅游景点仍然有各种不文明现象,各地也想出各种办法来营造文明旅游的氛围,包括增加垃圾桶、增加人手维持秩序、提高环卫工人清扫的频次,这些是维护旅游景点清洁卫生的必要工作,可是,靠这些来提高的文明,与游客自觉遵守秩序,不乱扔烟头、纸屑来形成的文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后者既节约社会治理成本,同时,也彰显个体的文明修养。何日没有环卫工人不留一个死角地不间断清扫,在升旗仪式后,广场上不留一个烟头、一张纸屑,那才是“零垃圾”,从中可见强大的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