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态系统的支持,而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提供基本服务的基础,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威胁生态系统,进而也终将危及人类自身的存续。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爱护那些与人类一同分享这个世界的生命,其实也就等于是在爱我们自己。
这是2015年5月21日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拍摄的渡渡鸟的模型。渡渡鸟是仅产于南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的一种不会飞的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记录下来,因人类活动而绝种的生物。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目前已知的物种在200万种以上,可以说,正是如此丰富的生物物种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勃勃生机。但是,世界物种多样性正在面临严峻的威胁。据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的《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显示,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万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近百年来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意味着约每小时就有3个物种从地球上永久地消失。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将对地球环境造成深远影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世界各国和许多非政府组织都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不懈的努力。
2016年1月28日,在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亚齐查亚的潘加海滩,被放归的小海龟爬向大海。由于偷盗海龟蛋时有发生,这些小海龟们在当地村民志愿者的帮助下孵化长大。新华社/法新
濒危的野生动物都有哪些?快来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2016年4月28日,在肯尼亚的奥尔佩杰塔野生动物保护区,北方白犀牛“苏丹”在饲养员照料下进食。生活在肯尼亚奥尔佩杰塔野生动物保护区里的“苏丹”今年43岁,是全球仅存的一只雄性北方白犀牛。北方白犀牛野生种群的平均寿命为40岁,年老的“苏丹”已基本丧失繁殖能力。新华社记者潘思危摄
亚洲象
历史上,亚洲象的分布区很广,它们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及竹阔混交林中活动,是大型陆生草食性哺乳动物。气候变化、森林大面积减少、人类过度捕杀等原因使得野生亚洲象的数量急剧减少。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减少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2004年中国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境内的亚洲象仅存180只。除了自身繁育率低的原因,栖息地的减少和破碎化以及屡禁不止的偷猎行为都使亚洲象种群面临着严酷的灭绝灾难。
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有三个亚种,分别是印尼亚种、印支亚种和印度亚种,过去普遍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不丹、中国、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爪哇犀牛印度亚种和印支亚种已分别于1960年左右和2010年灭绝,目前印尼亚种的爪哇犀牛仅见于爪哇岛的UdjungKulon国家公园,约有50-60头,无人工养殖,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
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俗称小头鼠海豚,仅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上游生存。由于渔业人员在加湾的密集捕捞,加湾鼠海豚面临着被刺网围困的严重威胁。为阻止加湾鼠海豚的数量继续下降,墨西哥政府划定一片海域为加湾鼠海豚保护区,禁止在该海域进行任何商业捕捞活动。但国际加湾鼠海豚救援组表示,目前加湾鼠海豚的数量从2012年的200头锐减到2015年的60头。海洋守护协会会长认为照这样发展下去,这种海豚可能在今年12月份就会灭绝。
棱皮龟
棱皮龟体大,是世界上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生活在远洋,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偶尔也见于近海和港湾地带。1990年到2009年的近20年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海洋水温变化、渔民非法捕捞、海洋污染及当地旅游开发,棱皮龟数量锐减约95%。棱皮龟种群数量锐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人们在海洋中丢弃废塑料袋使棱皮龟误认为是水母而误食,造成肠道阻塞而死亡。《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一书中指出,照此发展,棱皮龟很有可能在2017年前灭绝。
蓝鳍金枪鱼
蓝鳍金枪鱼是洄游性鱼类,主要分为大西洋亚种和太平洋亚种,一般成群活动在0-100米深的海水中。
蓝鳍金枪鱼作为食用鱼,受到人们的追捧,其商业价值高,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对它的保护。海洋学家沙芬纳称,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是世界上“遭受刻意不当管理之害最严重的动物”。欧盟《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会议第一委员会曾于2010年组织了关于禁止大西洋和地中海蓝鳍金枪鱼国际贸易的提案的投票,然而投票结果让人失望,该提案遭到了否决。专家警告,蓝鳍金枪鱼面临因过度捕捞导致的濒临灭绝的危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列为极危等级。
山地大猩猩
扬子鳄
大熊猫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是被世界人民熟知和喜爱的濒危动物。
中国国家林业局称,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从2003年底的1596只上升至2013年底的1864只。虽然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近亲繁殖难以避免的基因问题等原因,野生大熊猫仍难以恢复正常的种群数量,但对其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5年9月28日,在厄瓜多尔圣克里斯托瓦尔岛,一群海狮在沙滩上休息,不远处的游客在海水中玩耍。圣克里斯托瓦尔岛位于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最东端,这个独特的岛屿实现了城市与原始栖息地之间的平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处处可见。新华社记者梁君茜摄
2015年7月7日,一只长尾猕猴在新加坡麦里芝蓄水池公园觅食。近几年来,许多野生动物在新加坡生存繁衍,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新华社发(邓智炜摄)
《世界环境》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等消息
猜你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