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鲍伊(资料图)【点击查看更多生前旧照】
摇滚界传奇人物大卫-鲍伊去世
搜狐娱乐讯(爱地人/文) 据外媒报道,被称为“摇滚变色龙”的歌手大卫-鲍伊(David Bowie)因癌症去世,享年69岁。大卫-鲍伊方面也发布声明,称鲍伊在和癌症战斗了18个月后,于2016年1月10日在家人们的身边去世。鲍伊的儿子、导演邓肯-琼斯(《月球》《源代码》《魔兽》)发推特证实父亲去世,留下父子合影:“非常抱歉,非常伤心,这是真的。我要断网一段时间了,爱你们所有人。”
说到David Bowie在摇滚乐史上的鼎鼎大名,最为与众不同的就是他拥有“变色龙”的美誉。不像“甲壳虫”乐队分为根源摇滚和艺术摇滚两个截然分明的两个阶段,也不像鲍勃·迪伦(Bob Dylan)始终在民谣和民谣摇滚间反复“折腾”。David Bowie的摇滚音乐人生,是丰富的,也是多变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他艺术生命的常青与常新。
1969年,David Bowie发行了第二张个人专辑《太空怪谈》(Space Oddity),也正是从这张专辑开始起,David Bowie不再像首张同名专辑那样继续演绎那些正统民谣。由于受到“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和“傀儡”(The Stooges)等乐队的影响,他的音乐开始多了许多的迷幻味道。而紧接着在19701年发行的《失去世界的男人》(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开始,配合着一系列贵族气息的妖艳造型,以及由这种外在气质影响的音乐气质的改变,David Bowie终于以夸张的造型和华丽的表演形式,奠定了“华丽摇滚”最经典的定义。而1972年的专辑《陨落星尘》(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更因为结合外太空的概念,以及虚构了齐格·星尘(Ziggy Stardust)这个人物,从而因为故事、概念、造型和音乐的结合,成为了David Bowie诸多经典专辑中最为经典的一张专辑。
不管后来David Bowie如何变化,事实上正是七十年代初期的这几年,奠定了日后David Bowie的江湖地位。其实,David Bowie并不能说是“华丽摇滚”的鼻祖,至少在同时期,如Kiss、T.Rex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后者的核心人物Marc Bolan,事实还是公认“华丽摇滚”的开创者。而David Bowie的魅力,则在于擅于运用多元的组合,比如音乐与造型,概念与台风,不断地为自己的音乐做加法。其结果就是最后造型反过来渗透到了他的音乐中,形成了音乐气质的固态化,将华丽真正融入到音乐本身。其实,这也是David Bowie后来在各个时代的取胜之道,无论是新浪潮还是电子乐,他永远不是这些音乐风格的开创者,但却总是能赶在这些风格正当时的时代,用“华丽摇滚”式的华丽,将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而David Bowie在七十年代所取得的音乐成功,反过来又让他成为时尚界的宠儿,因为和同时代的摇滚巨星相比,只有他属于那种形象、造型和音乐内容都不能缺少的艺人。而David Bowie将摇滚的视觉化,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日后如X-Japan等乐队,甚至还在日本形成了一种视觉摇滚群体的现象。而近几年一直处于娱乐最前沿的Lady Gaga,其浓墨重彩的造型,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当年David Bowie的更夸张版本。一个事实就是,David Bowie确实是靠形象帮了他音乐很大的忙,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够成为David Bowie,用不好,那就只能成为雷人的娱乐明星。
不止与此,像《陨落星尘》这样的专辑,不仅为后来的概念专辑做了很好的榜样,也可以说为日后MV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意方向。像后来许多迈克尔·杰克逊带有很强故事性的MV,就很难说没有受到《陨落星尘》的影响。而David Bowie中性的形象,以及由此带来的话题性,尤其在七十年代,帮助了他音乐事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先驱的代表性,也为后来许多的性别模糊化歌手,找到一种音乐的归属方向。华语乐坛知名的张国荣和黄耀明,就都是把David Bowie当偶像的。
1975年,David Bowie以一张《美国青年》,开始了惊人的转型,除了浓妆依旧之外,无论是绅士化的穿着,还是愈发醇厚的声线,都有着和以前截然不同的改变。尤其是在音乐风格上,David Bowie更增加了“灵魂乐”以及“放克乐”等等黑人音乐元素,音乐口味明显向美国听众接近。1983年发行的《让我们跳舞吧》(Let’s Dance),David Bowie则开始宣告进入他的舞曲时代。1995年与著名电子音乐人老友布莱恩·埃诺(Brian Eno)合作的《户外》(Outside),又让他成为电子音乐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进入新世纪后,David Bowie对于摇滚乐的影响,可能不再那么大,毕竟这本来就是一个摇滚乐礼崩乐坏的时代。相反,David Bowie倒是通过《Heathen》(2002)、《Reality》(2003)和《The Next Day》(2013),回归了摇滚乐的本质。其中,《The Next Day》不仅很好地和自己1977年的专辑《“Heroes”》进行了呼应,在呼应间除了表现出David Bowie的人文情怀,更因为世事的变化、情怀的不变,而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2015年1月8日,David Bowie发行了自己的新专辑《Blackstar》。在专辑里,David Bowie似乎将毕生的融合功力汇聚一起,于黑色的氛围中,将前卫音乐玩到极致。像专辑同名曲,在一首歌曲的长度里,就融合了前卫爵士、Drum & Bass、太空摇滚、布鲁斯、迷幻浩室舞曲等等曲风,那种源于七十年代布鲁斯和爵士乐的底蕴和厚重,也与当代一些轻飘的实验音乐,有了本质的不同。
三天以后,“摇滚变色龙”去世,《Blackstar》也因此成为“摇滚变色龙”的谢幕绝唱,以这样一张专辑谢幕,应该也是David Bowie对自己生命的一种预言。而这一次,他同样干得不错!
责任编辑:李治政 UK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