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运之变背后有何深意?

  猴年春运之变背后有何深意?

  昨日,听一位刚从北京乘火车回来的朋友讲,今年春运变化可真大。以往常见的彻夜排长队买票现象在客流量最大的北京站见不到了;餐车上的饭不难吃了,不仅有从15元到45元不等的盒饭,还有各式小炒,有的高铁上甚至还有西餐;候车室前的长龙也瘦身不少,尽管春运还是忙,但忙而有序、忙而不乱。朋友感概地说,但愿这种变化能成为春运的新常态。

  春运之难,难在购票,突出表现在“一票难求”。为破解这个难题,运输部门想了不少点子,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后终于找到了统筹资源、综合治理这条有效途径。统筹资源就是综合安排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交通工具运力,改变过去各自为战、互相竞争的局面,细分客流市场,变竞争为合作,推出公铁通、空铁通、多式联运等新方式,打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无缝对接。综合治理就是在严打倒票黄牛,通过技术手段增加网上囤票难度的同时,在创新售票方式上做足功夫,推出网络售票、电话订票、手机APP服务等新方式,畅通了售票渠道。客流高峰时期,尽管“一票难求”的现象或多或少仍然存在,但售票口前彻夜排长队买票的现象再也难见了。

  春运之难,难在饮食,突出表现在“质次价高”。曾几何时,“香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火腿肠”成为列车饮食的标配,想吃小炒吗?不仅量不足,而且贵得吓人。这不仅有民众经济能力上的因素,更有运输部门自身的原因。随着高铁动车开行车次的增加,民众的消费能力上了一个层次,对饮食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档次,倒逼铁路部门必须适应民众需求,改进列车饮食。这就有了今日高铁动车上高中低档不同的盒饭配置,有了咖啡、牛奶、豆浆、茶水等品种繁多的饮品供应。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在中国大地上奔驰的高铁动车毕竟还是少数,担当绝大部分旅客运输任务的还是普速列车。用一句网友的话说“15元盒饭“不断供”,焉能只是春运期间”,解决民众“舌尖上的难题”没有完成时,只能是进行时,运输部门还是任重道远啊!

  春运之难,难在出行,突出表现在“扎堆赶趟”。引导民众理性出行,避免人为制造高峰,一直是运输部门的攻关课题。但破解这个难题不能仅靠运输部门一家来完成,需要全社会综合求解。我们看到,近年来,全社会都在为之共同努力,比如:大专院校错开放假时间;长三角、珠三角等外来人口密集地区的厂矿企业,鼓励工人就地过年或是把家人接到工地过年,形成逆向客流;对民众自发组织的“摩托大军”提供全程便利等等,无不昭示民众的过节意识在悄然发生变化,出行更加理性,方式更加多元,运输部门的压力也得到了缓解。

  盛世天天过年,乱世日日揪心。从猴年春运之变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趋稳,民众生活持续改善的时代强音。(谢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