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 ::

调查:沈阳郊区县地下"六合彩"如蝗噬苗

( 2007-04-19 10:12:04) 稿件来源:沈阳日报

    近两年,沈阳对“六合彩”地下赌博活动进行围剿,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最近一段时间,“六合彩”流毒又起。从4月10日至4月18日,记者对城郊县区地下“六合彩”赌博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现状 郊县区不少百姓“中毒”

    4月10日傍晚,记者在于洪区杨士地区一家农贸市场采访时,听到不少买菜者悄声讨论:“你猜,这次特号是多少?”“说不准,今晚看看就知道了。”他们还多次提到鸡、猪等词,后来记者才明白包括特号在内,都是“六合彩”的“特定术语”。

    那天是周二,当晚20时30分是“六合彩”开号时间。因此,很多“六合彩”赌博活动参与者连买菜的工夫都不舍得放弃讨论他们心中的“最爱”。可见,“六合彩”在郊县区的风靡程度。

    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六合彩”从香港和南方地区传到沈阳。参与者只要押对香港“六合彩”开盘号码中的一个特号即为赢,可获得1比38至40的高额赔率,其实质就是违法赌博活动。“六合彩”迎合了部分群众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群众“一夜暴富”的投机博弈心理,具有极高诱惑力和欺骗性。

    2003年以来,受高额回报的诱惑及南方“六合彩”活动日益盛行的影响,“六合彩”赌博活动开始在沈阳部分郊区盛行,从城镇流向农村,从富裕的个体工商户发展到社会闲散人员、普通农民。

    以辽中县为例,在“六合彩”赌博活动最盛行的2004年下半年,除河西四个乡外,其它16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六合彩”赌博活动。茨榆坨镇黄南、黄北两村60%以上的家庭参与“六合彩”赌博,人数达3000余人。

    全市公安机关采取打击行动,打掉了一批赌博团伙,参与人数已大幅下降。但是,“六合彩”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仍在部分地区顽固滋生,久禁不绝。据一位长期负责“六合彩”赌博案件侦查工作的民警说:“在一些城郊县区,100个人里面就有50个是玩‘六合彩’的。这种地下私彩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危害 “六合彩”猛于群蝗

    跟其它赌博活动一样,“六合彩”赌博活动使很多人产生投机致富、铤而走险的不良心理,有的为此倾家荡产、卖房卖粮、妻离子散,严重扰乱了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毒化了社会风气。

    ■ 多数“玩家”一贫如洗

    雷雨生,是市公安局东陵分局治安专案大队长期查办“六合彩”赌博案件的民警。从2002年开始,他查办了不少涉及“六合彩”赌博的案件,看过太多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的情景。

    他说,“六合彩”众多玩家没有赢钱的,大大小小庄家没有输钱的。“六合彩”非法赌博组织很像非法传销组织,形成了以大小庄家为塔尖、众多玩家为塔底的金字塔。玩家少了,那些庄家怎么赚钱?所以,无数大小庄家拼命发展玩家,好从小庄升为更大的“庄”。这样一来,村民的春耕钱、卖粮钱纷纷流入大小庄家手里。赢钱的想赢得更多,输钱的想捞回来,这些玩家到最后甚至卖房卖地,拼死一赌。

    有一件事让雷雨生至今难忘。某村一个“六合彩”地下赌博参与者本来家里经济条件不错,沾上“六合彩”后,十几万元的积蓄很快就被“蚕食”了。他决定豪赌一把,将卖房的钱、借来的钱,共20多万元,一次投入“六合彩”,结果血本无归,也断绝了他的生路。他把妻子和7岁的女儿送亲属家,而自己上吊自杀了……

    ■ “六合彩”像蝗虫吃庄稼

    “‘六合彩’就像蝗虫吃庄稼。你见过蝗灾没有?好好的庄稼,只要它们来了,很快就剩下光秃秃的秆儿了。然后,这些蝗虫就飞到别的有庄稼的地方,再次吞吃一空……这些疯狂的蝗虫就是庄家,那些可怜的庄稼就是无数的‘六合彩’参与者。”

    据雷雨生介绍,“六合彩”赌博活动先盯上的是那些较富裕的村庄,等这些村庄钱被套光了,变穷了,它就转移到另一些有油水的村子。这过程就像“蝗虫吃庄稼”。一些“六合彩”赌博猖狂的村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参与“六合彩”赌博活动,一半原因是打击力度加强而使之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另一半原因就是有些村子已经穷得叮当响,吸引不了“六合彩”庄家。

    ■ “六合彩”催生种种犯罪

    在一些“六合彩”赌博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与之有关的刑事、治安案件骤增。如:去年3月,东陵区一名深陷“六合彩”无法自拔的男子,竟到汽车租赁公司骗租,然后麻醉司机,抢劫轿车;去年6月,于洪区一女子被同村村民刘某杀死在自家后院,让死者与刘某结仇的就是“六合彩”……

    私彩赌博,害人不浅。今年3月底,南塔派出所破获一起特大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关某参与“六合彩”赌博,输进去十七八万元,好不容易赢了三万多,却多次向“大庄家”王某索要而不得,就铤而走险,从鲁园附近雇人将王某劫持后“硬要”钱,被东陵警方抓获。其实,关某与王某曾经是私交不错的朋友,到最后落个反目成仇。

    4月18日,记者在看守所看到了被羁押的关某。此时,他的脸上满是沮丧和后悔。“我不但输了钱,还要进监狱。‘六合彩’太害人了……我劝那些还参加赌博的人,赶快悬崖勒马吧,不要等落到我这种地步再后悔!”这是关某对仍然执迷不悟者的忠告。

    升级 “六合彩”生成网络版

    “六合彩”刚传入沈阳时,参与人员大部分为五爱市场、南塔鞋城等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个体工商业者,参与人员不多,形式也简单,大多都是现金交易。公安机关进行查处时,也容易抓现行。

    但是,随着“六合彩”赌博活动的膨胀,其形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这几年,那些赌博人员和警方大打‘游击战’,他们变换投注方式,我们就变化侦查方式,他们就再变换投注方式……如此反复,使‘六合彩’赌博活动越来越隐蔽,给侦查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据雷雨生警官介绍,近年来“六合彩”主要经历了这几种变化:当场报号、现金交易;电话报号、后期取钱;传真报号、银行汇钱;电话报号、网络转账。

    私彩分子充分利用了科技产品,不再当面收钱而通过网络、银行转账,使“六合彩”升级为网络版的。去年4月,东陵警方就抓获了一名长青地区的大庄家贾某。此人就是通过网络和银行进行转账汇钱。办案民警将其抓获时,从他驾驶的轿车里搜出了刚刚从银行取出的36万元现金。这笔钱是他两三天内的“营业额”。

    根源“六合彩”为什么久禁不绝

    “六合彩”赌博为什么久禁不绝?市治安支队曾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很多老百姓难抵高额赔率的诱惑、企图“一夜暴富”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不够丰富

    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不够丰富,部分群众把赌博作为一种消遣。尤其在农村,赌博更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陋习。“六合彩”出现前,一些农民常用牌九、麻将、扑克等工具进行赌博。而“六合彩”出现后,玩腻了“老三样”的农民有了新奇感。而且,组织者进行种种带有欺骗性的诱导,使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迷信色彩浓重、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的农民乐此不疲,甚至有人整天沉迷于所谓的“六合”玄机中不能自拔。

    ■ 揭露其欺骗性的宣传深度不够

    沈阳市在查禁“六合彩”赌博活动的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下发大量宣传材料,村村张贴标语等。但在深层次的教育上,尤其是从本质上揭露“六合彩”欺骗性的深度、广度、强度上还不够。

    很多受访的百姓普遍反映:村里都开过大会,村广播站也进行宣传,也知道“六合彩”赌博违法。但问其骗人的手法是什么,绝大多数村民都答不上来。由于没有从本质上对“六合彩”欺骗性进行揭露,致使一些村民仍然认为“六合彩”有规律性可寻,相信玄机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此生财。

    ■ 设赌隐蔽查禁难

    现在,“六合彩”赌博由公开转到地下,从集中走向分散,从面对面交易转为电话报号,从在固定地点收号转为利用机动车移动收号。一些庄家为逃避打击,在开奖之日,从沈阳开车到周边郊区收号,脱离本地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给查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不少办案人员都曾向记者反映:由于“六合彩”上、下线庄家之间采取单线联系,活动隐秘,而且上线庄家多在外地甚至跨辖区遥控指挥,一般很难现行查获,查获的仅是六合彩的下线庄家,难以堵住“六合彩”犯罪的源头。有一次,辽中县公安局查获一起“六合彩”赌博案件,涉赌金额9万元。在对犯罪嫌疑人审讯时,民警了解到其上庄叫“A6”,不知道真实姓名,犯罪嫌疑人只用电话跟他联系,致使“A6”逃脱了法律制裁。

    (伏桂明)